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师生论文 > 正文

包伟民:唐宋城市研究学术史批判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3-10-18 00:10 阅读量:
唐宋城市研究學術史批判

包偉民
 
如果將考古學者所繪制的唐代長安城地圖,1 與北宋末年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略一比較,前者之所表現的“千百家似圍棋書,十二街如種菜畦”之規整有序,2 與後者鼎沸市聲恍若可聞的城市景觀,無疑向我們展示著,城市的跨越性發展,是唐宋之間社會轉軌過程中最顯眼的現象。也因此,近一個世紀以來,學界對唐宋城市史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一些領**學者先後參與討論,刊布的論著數量眾多。近年來,更有不少年輕學者投身其中,成績顯著,遂使唐宋城市研究成為了關於這一歷史時期研究的相當成熟的一個領域,所以是我們展開學術史批判的合適對象。
___________
1 见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發掘隊《唐代長安城考古紀略》(,載《考古》1963年第11期,第595~611頁)一文所附之图一《长安城复原图》。
2 白居易:《白居易集》卷二五《登觀音臺望城》,中華書局1979年,第2冊,第560頁。

3 相關綜述性專文,不少從整個中國古代城市研究的范圍著手討論,唐宋城市研究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另有一些則專以唐宋城市史研究為題。計有:曲英傑:《近年來中國古代城市問題研究綜述》,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85年第7期,第8~14頁。張東剛:《近年來古代城市史研究綜述》,載《歷史教學》1990年第5期,第29~30頁。曲英傑:《近年來中國古代城市研究綜述》,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9期,第1~7頁。朱士光:《八年來中國古都學研究概述》,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5期,第1~5頁。曲英傑:《近年來中國古代城市史研究的新進展》,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2期,第9~16頁。平田茂樹:《宋代城市研究的現狀與課題  從宋代政治空間研究的角度考察》,載中村圭爾、辛德勇編:《中日古代城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07~127頁。吳松弟《大陸中國にぉける宋代都市史研究回顧》,載《大阪市立大學東洋史論叢》第14號,2005年3月,第19~50頁。楊貞莉《近二十五年來宋代城市史研究回顧(1980~2005) 》,載《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5卷(2006年6月),第221~250頁。張萍:《近十年來大陸學者有關中國古代城市史研究的研究(1997~2006)》,[日本]《中國史學》第17期,第11-25頁,朋友書店2007年。熊月之、張生:《中國城市史研究綜述(1986~2006)》,載《史林》2008年第1期,第21~35頁。此外在一些更為綜合性的學術史討論中涉及唐宋城市研究的內容者也不少,如胡戟等編《二十世紀唐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一書中,由凍國棟撰寫第七章《商業》,其中第二節《城市與市鎮》就是。不備舉。
4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歷程》,收入李華瑞主編:《“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93~357頁。同時,此文以《“中世紀城市革命”論說的提出和意義  基於“唐宋變革論”的考察》為題,刊載於《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第1期,第126~159頁;復在刪節後以《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思考》為題,載於《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25~30頁。
5 參見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歷程》,第295頁,注1。
 
史學研究是一項對研究者的智力頗為挑剔的工作。唯有經常回顧學術的發展過程,梳理認識進步的路徑,自覺反思研究的方法與觀察的取向,才能使研究工作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不是相反。當下時風,強調多快好省,以量取勝,如欲維持學術的品質,以期真正取得認識之深化,如何保持研究者的清醒與自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已有十余篇綜述性專文,不斷跟進唐宋城市研究學術史的發展。尤其是兩年前寧欣、陳濤的綜述長文,歸納頗為全面。4 本文以為仍有餘義,不妨略陳管見者,主要是覺得既有的討論,詳於成說的歸納而略於思路的梳理,對於學術史的批判則更有不足。
本文所謂學術史批判,指綜述、分析唐宋城市研究的學術史,在充分認識學術進步,解析推動這種進步動因的同時,更持一種反思的批判姿態。或因識見有限,難免空疏無當之譏,但如果能有助於冷靜反思學風的形成,本文的意義也就在此了。
關於唐宋城市研究的論著數量眾多,如據學者所稱,近三十年來,僅有關唐代長安城的研究,已近千篇(部),5 擴大到整個唐宋時期討論城市史方方面面的專文專書,更可以想象。具體統計精確數量,卻不容易。重要原因,在於討論城市歷史,除了聚落本身之外,必然引發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商品、貨幣、文化等等問題的研究,相互之間很難涇渭分明,截然分離,以致城市史領域的外延不易清晰。本人粗略估計,若剔除純敘述性與普及性的一些篇目,僅就城市聚落本身的研究而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僅專著可近百部之多。本文的討論也擬集中於城市聚落主體,先略作綜述,歸納在本人看來唐宋城市研究學術史展開、研究深入的一些具體表現,並對推動這種學術進步的各種因素稍加分析,接著對近年來這一領域一些代表性的論點與它們的研究方法,提出自己批判性的反思意見,最後對今後學術展開的可行思路,提出建議。因此,本文對學術史的歸納不求詳盡,面面俱到,只視行文所需,稍引一些代表性論著,以為論據而已。
一、階段特徵與發展趨勢(上)
唐宋城市史作為一個成熟的研究領域,表現是多方面的。歸納其要點,其一、學術史的發展平穩、持續,一直是關於唐宋時期歷史研究的中心議題之一;其二、迄今為止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前人綜述,對此已有許多分析,下文也略作歸納,非唯作為進一步討論的基礎,更借以表達對學術史的一些看法。
關於唐宋城市史的研究,早在上一世紀的二三十年代發軔於日本東洋史學界,一些有影響的學者都參與了討論,其中尤以加藤繁的研究為重要。加藤氏發表於1931年的《宋代都市的發展》一文,指出了作為宋代都市發展中“重要現象”的傳統坊制與市制崩潰的現象,可謂確立了此後唐宋城市史研究最重要的命題。此外,他關於唐宋時期的城市市場、鄉村草市、櫃坊倉庫、商業組織、貨幣形態等等多方面的討論,都具有開創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