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历史学院召开“本科教学经验交流会”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11-01 00:11 阅读量:
     2011年11月5 6日,历史学院历史系组织召开了“本科教学经验交流会”。会议由历史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刘后滨主持,历史系副主任皮庆生做了关于本科教学情况的报告,历史系全体教职员工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刘后滨首先对学院近期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通报了本科课堂质量评估的相关情况,对“听课月”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不断提升本科教学水平。随后,皮庆生做了关于历史系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用“一个建设、一个修订、四个常态化”对一年来历史系本科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一个建设”指加强本科课程建设。历史学院遵循《中国人民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以“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为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力争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基本条件。“一个修订”指对本科教学方案的修订,遵循“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立足历史学科的特点,对本科教学方案进行了修订。此次方案修订的适用对象广泛,不仅涉及中国学生,还首次制订了单独的留学生教学方案;不仅以本院学生为对象,还涉及副修学生的方案调整。此次方案修订经过了充分论证,以期完善和优化学分布局,合理调整学分要求,适当减轻学生课程负担,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四个常态化”指“本科生转专业制度的常态化”、“三个论文提交与答辩的常态化”、“副修生与留学生面试制度的常态化”以及“推免研究生与‘大创’答辩推荐制度的常态化”。“转专业制度的常态化”,指严格遵照学校关于转专业的相关程序与要求,以尊重学生意愿为准则,为学生发展开辟更多空间、提供更多选择。“三个论文提交与答辩的常态化”,指二年级的原典读书笔记、三年级的学年论文与四年级的毕业论文的提交与答辩都要严格依照学院的规定,在时间上、程序上予以制度化与常态化。“副修生与留学生面试制度的常态化”,指在接收副修生与留学生时要经过严格的面试程序,接收真正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副修生,接收基础良好可以完成学业的留学生,保证生源质量。“推免研究生与‘大创’答辩推荐制度的常态化”,保研工作不仅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影响教学效果及质量的优劣,因而完善并严格执行免试推荐研究生的制度,不仅有利于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更有助于保证学生质量、提升教学质量。为了加强本科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历史学院规范了“‘大创’答辩推荐制度”,对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对申报的项目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答辩。此举不仅是实现“透明化、公平化”之有效举措,同时也确保了推荐项目的高质量。

    皮庆生指出,在上一阶段的本科教学工作中,历史系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实际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准备此次报告,皮庆生副教授专门组织了学生座谈,并向各位老师通报了同学们针对本科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看法和建议。孟广林指出,应强化对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学生应更好地与指导老师互动,以确保论文质量。包伟民、赵珍指出,在培养学生时要有明确的定位与指导方向,不同的学生可以因材施教。魏坚、郭双林、马克锋和王皖强等都提出,当前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提出了可供学生参考的几种有效阅读方式,如做札记、重视史料阅读、做摘抄等。牛润珍指出,当前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应加强学科基础教育,重视原有的基础课程,增设一些欠缺的基础课程。金永丽强调了课程开设形式的重要性,认为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而采取的多形式、针对性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极为有益,可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形式,增强课堂效果。与会的其他教师也都针对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具体的看法,近年新入职的教师,还就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加强与学生沟通等问题,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了请教与交流。

    会议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在学生座谈和教研室研讨的基础上,提交会议讨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并进一步触及到了当前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的脱节、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矛盾、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的矛盾等。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大家对当前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更给下一步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与新的任务。

    经过充分讨论,历史系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本科教学工作的方向与任务:第一,进一步探索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第二,进一步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第三,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学生读书的引导以及对论文写作和课外学术活动的指导;第四,进一步重视历史学专业以外的教学,不断规范与完善通识教育课、人文素质课程等面向全校的课程建设。

    此外,本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历史系“985工程”新时期专项经费使用办法》,并就网站建设等院系工作的一些进展情况做了通报。

    此次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必将对历史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历史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