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清代中俄关系史
办公室:人文楼426
电子信箱:zhaofc@sina.com
(一)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中俄关系史。曾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访学。
(二)教育经历
1993-2003年分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首都师范大学俄语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三)研究成果
专著:《俄国来华使团研究(1618-18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论文:
1.《早期俄国来华使团人员构成辨析》,《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论文集,2004年9月。
2.《1980年以来以俄文发表的清史研究成果综述》,《清史译丛》第2辑,2005年6月。
3.《1980年以来以俄文发表的清史研究著作及论文目录》,《清史译丛》第2辑,2005年6月。
4.《俄罗斯清史研究概述》,《清史研究》,2007年第 4期。
5.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истории и систематизация исторических документов: упорядочение документов в рамках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ого в КНР Проекта «Написание Истории династии Цин». Вестник Восточ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I-II. М., 2008г. (第一作者)
6.《俄国早期对华贸易中的贸易垄断政策》,《史学月刊》,2009年第3期。
7.《早期俄国来华商路考察》,《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6期。
8.《戈洛夫金使团来华考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4期。
9.《俄罗斯、乌克兰藏清代档案概况》,《近代史资料》,总第120期,2009年9月。
10. Архивы РФ о Цинском Китае. В потоке научного творчества. Наука, 2011.
11.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этап изучения истории династии Цин: источниковая база. Вестник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2012-2013.(第一作者)
12.《17-18世纪清朝理藩院对中俄贸易的监督与管理》,《清史研究》,2012年第1期。
13.《17-18世纪俄国来华使臣眼中的北京城》,《历史档案》,2014年第4期。
14.《五四运动前后的中俄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22日。
15.《从“俄源词”开始追寻》,《读书》,2015年第8期。
16. 《中俄关系:雾月与蜜月》,《中国经营报》,2015年9月28日。
17. 《熊性俄罗斯》,《中国经营报》,2015年11月9日。
18. 《俄语语境中的“中国”、“内陆亚洲”、中国边疆与边界》,载《澹澹清川:戴逸先生九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19. 《近三十年来中俄东段边界研究的新进展》,《清史研究》,2021年第1期。
20. 《近三十年来清代中俄政治外交问题研究述评》(第一作者),《中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5期。
21. 《康乾时期清朝与沙俄边防之比较》,《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2日。
22. Россия в восприятии китайцев эпохи династии Цин (вторая половина 17 века - начало 20 века).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социолог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е социальное развитие 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е.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2022.
23.《18世纪中期中俄关于黑龙江通航及阿睦尔撒纳等逃人问题的交涉——以勃拉季谢夫使团来华为主线》(第一作者),《清史研究》,2023年第3期。
24. 《波兰的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3日。
译著:《维特档案——访问记、笔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5月。(个人承担13万字)
译文:
1.《俄清关系的历史文化特点》,《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
2.《俄华银行及其在东亚国际关系史中的作用》,《清史译丛》第3辑,2005年11月。
3.《中国文化史的特殊时期: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史译丛》第5辑,2006年6月。
4.《理藩院与清俄关系(17-18世纪)》,《明清论丛》,2012年,第12辑。(合译)
(四)承担项目
曾主持或参与中国人民大学项目“俄国驻华传教团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中西、中日文化关系史研究——以语言的交流互动为中心”(承担子课题“语言的交流——近世中俄关系的一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早期中俄关系史”(承担子课题 “18世纪中俄关系”)等。
(五)教学课程
教授研究生课程“中俄关系史研究”、“中俄关系史料研读”,本科生课程“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俄罗斯艺术专题研究”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