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之“我和我的祖国” 我的家国故事分享会在历史学院举办。分享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党委、历史学院党委联合举办,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原系主任赵淑慧教授出席并分享军旅生涯感悟,离退休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纪红波,离退休党委副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钟兰芳,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白洁,历史学院团委书记郭相宜出席分享会,历史学院各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分享会。
分享会开始前,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后滨、院长黄兴涛与马绍孟教授和赵淑慧教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分享会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纪红波主持。
纪红波首先对两位讲述人的战斗、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了简要介绍,她指出,两位耄耋之年的长者都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两位教授的人生经历强有力地证明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始终紧紧相连。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响应国家与党的号召,抵御外辱,保卫了尚在襁褓中的新中国;新时代,广大青年应将激情和力量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在建设祖国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绍孟教授分享了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营中经历的难忘青春。新中国肇建时,他不满15岁,他的成长、成熟、成才由此与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以“保卫新中国而战 我参加抗美援朝的回忆”为题,条理清晰、满怀深情地回顾了那段难忘岁月。他首先揭示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严重危害中国安全的历史背景,清晰地将战场形势一一铺开。跟随着他的讲述,国家危难的紧迫,唇亡齿寒的形势浮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参军报国的过程,其中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是:考虑到战争危险性,当时的政策是家中独生子女可以不用参军,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态度坚决,毅然前往。他当时所在的部队是“探照灯部队”,从一开始只能“照空灯”,到最后照毁美军四架轰炸机,他和战友们经历了技术难题、敌军轰炸和艰苦生活环境的考验,创造世界战争史的奇迹。最后,马绍孟教授指出,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坚持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保持乐观主义态度和国际主义精神,砥砺优秀人格,始终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赵淑慧教授则以在天安门金水桥畔目睹新中国成立大典为起点讲述自己的家国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她只读完小学便因家境贫寒而失学。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复学,由此坚信党领导的伟大和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际,她在北京市女一中读初三,毅然决然地带头参军,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应征入伍后,她被分配到军校进行了一年多的军事训练和学习,丰富而紧张的军校生活和与战友相处的峥嵘岁月令人难忘。军训结束后,她因调离部队未能赴朝参战,成为她最大的遗憾。她分享了战友在朝鲜战场的亲眼见闻和亲身经历,描绘出战争的残酷,烘托出志愿军人的伟大。2017年,为了弥补未能亲身报国的遗憾,她专程赴朝鲜祭奠战友,心情激动、热泪盈眶地参观中朝友谊塔,翻看志愿军牺牲名册。她指出,朝鲜战争使她深刻感受了广大人民群众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亦让她心中久久激荡着浓郁的爱国情怀。
随后,马绍孟、赵淑慧教授分别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们提倡同学们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把个人报抱负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成长之方向,不忘初心,向着梦想砥砺前行。
接着,在两位时代见证者的带领下,与会老师、同学们共同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歌声飘进每一个心中,家国一体的情感在同学们心中激荡。
纪红波做总结发言,她指出,分享会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两位长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真实生动的人生价值课。她进一步强调,战争年代,老一辈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生命投入到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意志,高扬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积极传承并弘扬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最后,党员代表献花,在场的各位老师与学生代表合影留念。
此次分享会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触动,与会同学表示:“听了马绍孟老师和赵淑慧老师分享’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感触颇深。两位老师都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新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发扬抗美援朝的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的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