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史学前沿讲座第十五讲: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三大变化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20 21:06 阅读量:
     2019年6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十五讲如期开讲,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夏春涛应邀作题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三大变化”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主持,华林甫教授列席。

 
    讲座伊始,夏春涛老师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太平天国史虽然是个老课题,但十分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始终具有前沿性。研究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是绕不开的课题。许多重大事件,其起源都要追溯到太平天国。美国哈佛大学孔飞力教授在《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一书中,提出与其老师费正清教授不同的观点,认为太平天国的兴起导致中央皇权萎缩、地方绅权扩张,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因此,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是鸦片战争这一外部事件,而是太平天国。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夏春涛老师分析说,70年来,若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太平天国史研究主要有三大变化。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70年来中国史学发展演进的脉络,以及社会思潮的变化和特点。

     (一)摆脱“左”的束缚和影响,公式化、教条化、脸谱化研究得到纠正,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术研究走上正轨。太平天国史研究真正获得生机、实现转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唯物史观成为指导思想,澄清了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为研究树立了正确导向,出现繁盛景象。但也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为在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时存在简单化、教条化偏向,一味美化太平天国。以1964年批判李秀成为起点,极“左”思潮泛滥给研究造成极大混乱和危害。改革开放使太平天国史研究开辟新天地,打开新局面,跃上新高度。70年来,我们走过弯路,遇到曲折,但总体上是在探索中前进。讲70年史学发展变化,这是主流,成绩是第一位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兴起,全盘否定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争议之大,关于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评价众说纷纭、大起大落,这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中绝无仅有。夏春涛老师分析指出,说到底,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这是无可置疑的。坚持唯物史观,根本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来研究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错误的历史观,颠覆了历史,否定了现实,同时严重扭曲价值观,严重败坏了学风。时下一些博士学位论文在立论、知识点上存在硬伤,甚至有一些句读错误、错别字,连表述都磕磕绊绊。凡此种种,与随意肢解、涂抹历史之风大作不无关系。

     (三)太平天国史研究由盛转衰,寥落之势无可挽回。以太平天国为主体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曾被誉为国内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太平天国一度是欧美国家历史专业博士论文的热门选题,该领域研究由此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甚至一度被称为“太学”。经几代学者共同努力,太平天国史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鼎盛时期。但随着研究难度加大、学者研究兴趣转移,加之研究者先入为主之见限制了研究思路、使研究遭遇瓶颈,如今已异常冷落。而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性不会因此削弱。

     夏春涛老师分析说,过去学界重视探讨历史理论问题,如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太平天国能否称得上“革命”,以及太平天国土地制度、乡官成分等,缺陷是实证研究做得不够;现在个案研究、细节考订加强了,但缺乏宏观的理论思考,小处着手与大处着眼结合得不好,研究呈现“碎片化”。他认为,沉寂这么多年,几乎所有问题都值得继续研究,尤其是从政治史角度研究太平天国。从事晚清史或中国近代史研究,要重视打好基本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乾嘉学派考据功底。他还强调,要学习罗尔纲等前辈学者,追求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

     夏春涛老师表示,历史研究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发来的贺信精神,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学术支持;二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是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上发挥积极作用。他介绍说,新成立的历史理论研究所下设9个研究室,其学科特点是打通了古今中外,注重大历史、长时段研究。

    夏春涛老师颇具启发性的报告结束后,夏明方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讲座激发了听众浓厚的兴趣,引导在座同学们深入思考。大家结合自身所学与夏春涛老师进行了交流。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石笑阳
图/石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