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星期二的11:30,中国人民大学第4届科技文化周开幕式暨科技文化体验日于世纪馆主厅举行。我院考古文博系王晓琨老师以及艺术学院赵前老师受邀参与开幕式并设置科技考古展台。在场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近距离接触考古出土文物标本、观看考古现场VR演示和考古文博系实习纪录片、体验手持激光雷达实时三维重建技术,感受了考古科技的魅力。王轶副校长莅临我院的展台,称赞这种跨学院田野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合作成果,希望科技能够在考古研究中发挥更广阔的作用。
王轶副校长与艺术学院赵前教授、历史学院王晓琨副教授
我院此次展出的项目包括考古出土陶器、建筑构件标本、吉家庄遗址的VR全景展示、吉家庄考古实习纪录片以及便携集成式激光雷达实时三维重建技术。
历史学院展出的出土文物标本和人骨模型
考古出土陶器、建筑构件标本年代大约在战国至汉代。以往只能在博物馆隔着玻璃观看的展品,现在却可以触摸感受其纹理,观众无不感到新奇又喜悦。考古遗物的现实触感本身就属于其物质性的一部分,与考古遗物的亲密接触也能加深观众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因此这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让公众“走近”和“走进”考古的机会。
陈地成同学向观众介绍考古发掘知识
吉家庄遗址的VR全景展示以及吉家庄考古实习纪录片是由艺术学院赵前老师指导艺术学院和历史学院同学共同创作。VR全景展示系由无人机挂载360°全景相机拍摄制作而成,观众可以直接扫码观看。VR全景展示中标注了遗址及其周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信息,能够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遗址所处的环境全貌,更好地理解吉家庄人先祖的生活环境。VR技术在考古遗址、遗迹、遗物的展出中有着不可限量的前途。吉家庄考古实习纪录片真实展现了当代考古学生专业实习的苦辣酸甜,全景式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成长历程,既可以作为同学们实习时光的珍贵纪念,也能够吸引更多有志于考古的青年学生爱上考古、走向田野,并且作为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办学和研究水平的鲜活呈现。身处“影像时代”“视频时代”,合理利用VR技术和纪录片摄制,在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平台向公众普及考古学知识,是考古人需要抓住的一次机遇。
吉家庄AR全景二维码(手机扫描即可观看吉家庄遗址的全景)
本次展示还有最新的便携集成式激光雷达实时三维重建技术。通过便携集成式的激光雷达、光学和深感摄像头、RTK测量仪以及工作主机,该技术能够对工作环境进行高精度探测、实时生成点云模型以及合成纹理。对于紧迫的考古发掘工作、尤其是抢救式发掘而言,其高效难能可贵。经此制作出的三维模型,拥有很高的测量精度以及美观程度,既能作为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的真实、完整的原始数据,也能够作为三维打印、多媒体展示的可靠资料。张之航等同学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基于此技术、在两小时之内扫描并合成的北京鼓楼模型,观众如身临其境、睹其全貌。观众还体验了对世纪馆主馆内部进行实时测量和建模,并纷纷钦佩于该技术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张之航同学向王轶副校长介绍手持激光雷达的使用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增强学科设置的针对性,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经过此次展出,师生们深刻领会了科研和自主创新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考古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技术手段的自主研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必经之路。考古学人得以将考古科技的最新进展向大众介绍,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公众考古实践。(陈宇涛)
参与展出工作的师生合照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