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王笛教授在历史学院讲座:《被遗忘的调查报告》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6-11-07 11:11 阅读量:
     2016年10月31日晚,著名学者、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四楼会议室,为历史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被遗忘的调查报告  <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中的故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院黄兴涛院长主持,杨念群等教授出席。

    王教授的演讲与他新近完成的对川西地区秘密社会组织哥老会(俗称“袍哥”)的研究有关。此前,他一直在进行四川地区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对在四川地区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哥老会长期感兴趣并搜集了许多资料,但都没有激起他立即进行研究的冲动。直到他偶然得到1945年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大三学生沈宝媛所作的题为《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的调查报告、而他有关成都茶馆研究的又暂时告一段落之后,他才下决心开始对袍哥的探索。王笛教授新近完成的关于袍哥的著作,就是利用沈宝媛的这份社会学调查资料,以它为主要线索展开的。就方法而言,此一研究属于微观史范畴。 

    1939年,在调查报告中名为“望镇”的成都郊区,袍哥领袖“雷明远”在河滩上枪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六年后,一位名叫沈宝媛的燕大女学生到此地开展社会调查,经过与袍哥首领“雷明远”一家的相处,完成了作为毕业论文的调查报告。王笛教授介绍到,这篇调查报告能够将读者带入哥老会内部,揭示20世纪40年代川西地区的环境、历史、人文、秘密社会及其与地方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袍哥历史资料十分缺乏的学术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讲座围绕“农村工作者”、“何处是‘望镇’”和“进入袍哥家庭”三个部分展开。在第一部分“农村工作者”中,王教授追溯了西方社会学和人类学进入中国之初以开展“农村调查”为主的学术传统以及此研究中所涉及的调查者沈宝媛及其家庭。他指出,由于受左翼思潮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当时许多大学生都进入乡村,以“农村工作者”来自我定位,沈宝媛也是其中之一。王教授使用了文献检索的方式,揭示了沈宝媛家族历史。这一段对沈家故事的追寻颇类似于《街头文化》中文版序言中所讲述的“寻找大卫•格拉汉姆”的故事,对于青年学者如何追踪历史信息不乏启发意义。

    第二部分“何处是‘望镇’”。在这一部分中,王笛教授通过精彩的史实分析与考证,利用燕京大学校史等档案、沈宝媛昔日同学的记录以及关于成都的历史地理著作,同时结合当时在成都生活之人的生活记录,基本确认“望镇”就是成都西北方向的崇义桥。王教授进一步指出,仅确认地点还不够,微观史的书写需要大量的历史细节,因此还须运用时人的其他记载以及文学作品,来帮助史家重建当时当地的历史场景。 

    第三部分“进入袍哥家庭”。王教授说,对秘密社会的调查是一项敏感的课题,具有挑战性。作为调查者的沈宝媛不可能直接表明身份并采访“雷明远”一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一行为可能会给沈宝媛带来生命危险。沈宝媛是一位机智的调查者,她通过为“雷明远”的女儿辅导功课,与其女及其妻“雷大娘”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以“好奇心驱使”为由,从她们二人处得到了很多信息。得益于这一层师生关系,沈宝媛甚至在离开崇义桥之后,仍然能够得到有关雷家的消息。 

    目前,王笛教授的这一研究已经完成,中英文版著作均即将出版。在王笛教授看来,他的书中写了两个人物,一是袍哥领袖雷明远,一是燕大女学生沈宝媛,可以说反映了他们二人在这段历史中的互动。但同时,经过王笛教授现今的阐释,这一历史叙述,实际上又变为了三个人的叙事。也许对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经由不同对象作出历史性的阐述,正是此一微观史研究的引人入胜之处。 

    演讲结束后,黄兴涛、杨念群教授与王笛教授报告内容进行了对话与互动。在场诸位同学从不同视角出发,向王教授提问,王教授一一给予了耐心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文 清风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