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民大学第一届繁体字读写大赛落幕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4-04-18 10:04 阅读量:
     4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繁体字读写大赛“溯源历史,有繁乃简”在国学馆拉开帷幕。

    此次繁体字读写大赛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历史学院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承办,邀请了国学和古文研究方面颇有权威的三位老师  国学院华建光老师、历史学院李晓菊老师和赵容俊老师担任专家评委。大赛旨在加深同学们对繁体字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给全校的古文字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提高的平台,鼓励更多的同学“读史读经典”,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此次大赛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是:繁转简词语辨识,繁转简选段辨识,简转繁书写和最后的抢答环节。四个环节难度逐步递增,最后的抢答环节则综合考察古代文史知识和“读史读经典”书目相关知识。力主较为全面的考察参赛选手对繁体字和古文的识别,书写和理解能力,此次大赛的题目出处以“读史读经典”书目《史记》、《资治通鉴》、《史通》选段为主。

    历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刘家隆首先阐明了此次大赛的主旨和赛制规则。比赛开始后,一百多位选手依次对大屏幕上出现的繁体二字词语进行了识读,要求在五秒内作答,答错则淘汰。众参赛选手有备而来,都读出了正确读音。华建光老师点评时表扬了参赛选手对繁体字简单识读的水平,并认为第一轮的难度设置适中又能让选手比较快的进入到比赛状态。

    第二轮增加了难度,所选取的古文段落不仅要求识读出繁体字,还对具体语境下一些字的通假形式、多音形式等有要求,更加考验参赛选手的古文底蕴。对此,有的选手胸有成竹,有的选手则频频摇头眉头紧锁。不少选手虽然对繁体字的整体把握不错,但由于对通假字和多音字的大意而错失了晋级机会。李晓菊老师在点评中认为,这轮的题目好且精,在选用前深思熟虑,有区分度而且句句经典。不仅能突出繁体字的在语境中的意义,对于激励更多同学“读史读经典”也有很大意义。

    简转繁的书写环节则更加深入的考察了选手的能力。繁体字识读容易书写难,对繁体字是否深入掌握还在这一环节见分晓。本轮结束后赵荣俊老师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在书写环节的角逐之后,二十多名选手进入到最终的抢答环节。抢答环节不再是单纯考察选手对繁体字的识读,而是综合考察选手对古文知识和“读史读经典”书目中有关知识的掌握。每一题都有着较大的难度,包括对史记记载的西周各诸侯国所在地、先秦著名典故、人物等多方面的考察。来自劳动人事学院的余宣蓉同学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开场表现不凡,一连答对两道高难度题目。

    经过四轮角逐,最终余宣蓉同学荣获一等奖,简伯瑜、吴润芝、贾浩等三位同学获得二等奖,何冰等五位同学获得三等奖,刘伟健等六位同学获得优胜奖。评委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参与比赛的2013级赵同学来自台湾,对此次繁体字大赛的题目设置赞不绝口,他觉得自己在古文知识的环节长了不少见识并笑称还需要恶补。作为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繁体字的学习和研究对学好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及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比赛不仅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繁体字和“读史读经典”活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