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史学前沿”第一讲: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概念及流变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25 19:04 阅读量:
    4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一讲在线上举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仲伟民教授应邀做了题为“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概念及流变”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教授担任主持,华林甫教授、皮庆生副教授及数十位同学参与了讲座活动。

    在报告开始前,夏明方教授对仲伟民教授疫情期间对史学前沿课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仲教授在教学、科研、期刊编辑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

    仲伟民教授首先介绍了此项研究的缘起,指出,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了一批民间契约,数量庞大,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华北地区,于是组织团队,进入近代华北区域经济史的研究领域。但在研究中发现,国内外学术界对“华北”的界定争议很大,与“江南”地区相对确定的范围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开始从“华北”概念的渊源与流变入手,思考作为华北的区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整个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仲伟民教授指出,清代以前的古文献中并无现代意义上的“华北”概念,其中为数不多的“华北”一词,多指华山以北。仲教授还梳理了明清时期与华北直接相关的其他地理概念,如“南方”与“北方”“北方诸省”“北方各省”“北方五省”等,认为中国古代的南北区分在中古以前比较模糊,而且主要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其界线即为秦岭-淮河一线。史料中的“北方诸省”或“北方各省”,多是在与江南等区域相区分的情况下使用。至于“北方五省”,明清时期一般指北直隶、山东、陕西、河北、河南等地。这些地区在灾害与赈济、军事防御、用人观念、科举制度等诸多方面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

    在第二部分中,仲伟民教授将现代意义上“华北”概念的产生同政局变动、中西冲突等因素结合起来,作了极富新意的梳理与解读。他指出,“华北”成为某一区域的专指,是在近代以来中外交流和冲突中逐渐形成的。其中,英文中的“North China”一词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文中的“北支那”“北清”等概念较为关键。到20世纪初,“华北”一词开始被政府、媒体、大众、知识界广泛使用,但并无固定和明晰的范围。民国时期,华北概念的运用反映了国共两党以及日本占领者在地缘战略上的政治博弈。而“华北”概念的定型,则同中共在北方的活动关系最大。到1958年,国家计划部门将全国分为七大经济协作区,华北即是其中之一,至此,这一由官方确定的行政区概念,专指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一带。在此过程中,山东由事实上的华北地区被安排到了华东地区。仲教授指出,山东归属的改变与抗战及之后中共在北方的战略部署有关。

    第三部分题为学术想象中的“华北”。仲教授认为,学界对“华北”概念的界定,一直比较模糊,没有形成一致意见,使用也较为随意。通过梳理,可以总结出学界关于“华北”的几种看法。一是将华北核心地带定为直隶中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北部以及江苏、安徽省北部,以施坚雅为代表。二是包括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以叶显恩、山本进、从翰香、史建云、罗仑、许檀、李金铮等人为代表。三是以山西大学部分学者为主,将山西划入华北的范围内。四是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陕西、内蒙的一部分等地区视为华北,以张利民为代表。

    仲伟民教授认为,“华北”的界定之所以如此不同,其原有自。一是划区涉及政治区划、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等多重因素,考量不同,结果自然有异。二是“华北”概念古无源头,又受到现代行政区划的干扰,虽在经济、文化等层面呈现出相当的一致性,但地理条件多有不同。

    最后,仲伟民教授给出了自己界定“华北”的方案,指出最广泛意义上的华北,应当指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整个北方地区,包括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和内蒙古的一部分。若以省区概念来理解,则应当包括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山西、直隶。若打破省界,结合施坚雅的主张,则华北的核心区应当为直隶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一部及北京、天津。总之,区域的形成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从不同维度进行考察。

    报告结束后,夏明方教授、华林甫教授各自谈了自己的感受。夏教授称赞仲教授的研究,将概念的界定同地理、政治、气候、社会等诸多要素联系起来讨论,对概念史研究启发颇大。仲教授对山东、陕西、山西等省份的讨论,尤其是对山东如何跨出本区域,进入更宏大历史叙事中的思考,很具新意。结合当下史学界对碎片化问题的讨论,夏教授认为,不应将碎片化同区域史研究等同起来,区域史研究也具有其宏大关怀。同时,他也提出问题:目前学界对宏大区域的划分多是基于一致性的探讨,那么该如何去理解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差异性和一致性是如何互相作用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又如何实现整合?华林甫教授同样肯定仲教授此项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这正是胡适所言“做学问要从不疑处有疑”的代表作,并结合自身专业,激励历史地理学者重新关注宏大区域的问题。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山东内部区域的划分与特殊性,山东半岛在明清军事中的作用,古今方位的差异,清华图书馆收藏契约情况等问题,同仲老师展开了热烈讨论。仲教授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供稿: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