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辛德勇:从敬天到效天——浅谈隋唐长安城布局的新理念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4-10-23 19:10 阅读量:
     2014年10月17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刘后滨教授主持了东亚古都研究与亚洲共同体展开系列讲座第五场。本讲邀请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辛德勇教授为主讲人,题目为“从敬天到效天  浅谈隋唐长安城布局的新理念”。

    辛德勇教授首先结合考古发现以及杨宽等前辈学者的相关研究,以时间为线索,对石器时代至隋唐之前的中国古都布局史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这种布局结构背后的“敬天”观念。辛老师指出汉以前的宫城往往偏居于都城之南,如汉代长安城西南角为皇帝居住的未央宫,是将宫城(小城)设置在郭城(大城)西南的典型做法。辛老师认为西、南分别为早上观看日出和晚上观察北极星的最佳方位,而这种将宫城设置于城市西南的做法,表明人们在太阳和北极星面前处于卑位,是一种“敬天”观念的体现。


 

     同时,辛老师也分析了汉以后都城布局观念从“敬天”到“效天”的转变迹象。他以曹魏时期出现的“太极殿”为例,指出“太极”象征“宇宙”,是“天”。将宫廷正殿命名为“太极殿”,体现了皇帝“以天自居”的“效天”观念。自此之后,这种以“太极殿”作为宫城正殿名称的传统被历代沿袭,但是宫城偏居西南的布局传统还在延续。

    接下来,辛老师重点讲解了隋唐时期大兴城和长安城的布局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考察了这种变化背后所体现的从“敬天”到“效天”观念转变的轨迹。他指出隋文帝修建大兴城时,打破了前人宫城偏居西南的做法,将宫城设计在北垣靠近中央的位置。可是,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城时,则又回归了“宫城在西北”的做法。

    辛老师认为唐长安设置则完全放弃了“敬天”观念指导下“靠西、靠南”的城市布局。唐代宫城设置在城市之北,体现了皇帝把自己放在北极星所在方位,以天自居,“效天”、“法天”的观念。同时,他又以唐代在宫城东北修建大明宫的例子,指出大明宫内部建筑命名直接以天庭星辰位置为依据,更体现了宫廷布局理念从“敬天”到“效天”的转变。

    此外,辛老师还补充谈到了唐代宫城位置的转变对城内普通居民居住位置的影响。他指出,以位于唐长安城中心的朱雀大街为界,随着宫城位置的东、北移,长安城政治中心亦逐渐向东北转移,原来达官贵人居住的西部逐渐变成了商人和庶民居住区,而达官贵人则逐渐往原来普通百姓居住的东部地区聚集。


 

     本场讲座座无虚席,而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与会师生更是踊跃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如刘后滨老师就长安城城门问题与辛老师进行了交流;部分同学向辛老师求教了长安城居民生活情况、大明宫修建后旧宫殿发挥的主要功能、皇帝居住的宫殿位置、汉画像石中墓主人以天自居现象出现原因等问题;还有部分同学专门就大明宫设置在城东北的原因、不将宫城设计为“坐西朝东”的原因、朝向吉凶观念对都城布局可能产生的影响等都城布局朝向问题向辛老师进行了请教。

(文:郑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