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民国史研究院挂牌仪式 并召开“民国史研究再出发”高端论坛

发布者:转自:人大新闻 发布时间:2019-12-31 08:12 阅读量:

     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挂牌仪式暨民国史研究再出发高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一层大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以及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兄弟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近百名师生亦参加了仪式和论坛。     上午9时,在朱信凯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挂牌仪式正式开始。

 
    刘伟首先致辞,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具有深厚的民国史研究根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而段祺瑞执政府遗址大楼的修复,又为我校民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创造了新的条件。民国史研究院成立后,将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聚焦研究重大理论与学术问题,从高远站位谋划中国史学科发展布局,继秦汉史、唐宋史、清史、中共党史优势学科再添特色品牌,形成系列学科优势群,为提升我校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戴逸对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指出中华民国在大陆的38年历史是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广大人民从剥削社会中觉醒,继而推翻剥削制度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民国史研究应充分关注农村包围城市、农民进入城市的伟大历史进程。如今,我们要沿着这条中国的特殊历史道路继续前行,中华民族将更加自信地迈向繁荣富强的复兴之路。

 
    金冲及对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把研究重心之一放在北京政府时期(即通常所谓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深表赞同。他指出,民国北京政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但目前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总体说来较为薄弱。中国人民大学的清史研究成就斐然,而晚清史与民国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清史研究的雄厚学术基础上推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研究,顺理成章且拥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应该以此为重心形成自己的特色。

 
    历史学院院长兼民国史研究院院长黄兴涛发言指出,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自2016年初以来,积极组建起研究队伍,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了《民国史研究》学术集刊,并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丛书和民国北京史研究丛书,申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末民国社会调查数据库建设等,现正合力编纂《中华民国编年史(北京政府时期)》,为今天民国史研究院的挂牌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几年,民国史研究院将立足首都北京、放眼民国全史,重点开展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历史、民国北京史的研究等,形成特色、凸显优势,同时将积极推进民国音频影像资料数据库的建设。

 
    致辞结束后,刘伟、戴逸、金冲及、朱信凯共同为新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挂牌。

 
    民国史研究院以推动新时期民国史研究再出发为己任。
    
    在接下来的高端论坛环节中,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演讲。论坛由黄兴涛主持。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做主题报告。他指出,在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府、段祺瑞执政府建筑旧址举办民国史研究院挂牌仪式和学术论坛,具有特殊意义。民国史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可谓“千面民国它既变化巨大、地位重要又内涵复杂、充满矛盾,透过民国社会发展、政权结构、国际地位等多个方面,可以对这种矛盾过渡特点有深刻立体和动态的把握,不能简单化看待。他认为,如今我们再次面临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如何客观、科学理性地认知和评价民国,实在很重要,从民国时期的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当是今后民国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谦平指出,新时代是民国史研究的新节点,重新思考民国史研究应如何再出发非常有意义,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国史学科体系;积极拓展国际化视野,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民国史研究繁荣发展;加强海内外民国史学者的交流,促进民国史研究机构与海外学术机构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阳哲生从学术史角度提出民国学术的历史定位问题,对民国学术的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做了全面分析,强调民国学术研究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李帆也从民国学术史的视野出发讨论问题,但他抓住民国学术的清学传统这一主题,多角度深刻阐释了民国学术与清学之间的密切关联。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金铮则以近代中国乡村史和社会经济史为例,探讨了民国史研究再出发的意义,指出应当重新定义民国史的研究起点,有的领域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已经做过不少高水平的研究,应在继承民国学术那些好的方面的遗产基础上,取得民国史研究新的突破。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任罗敏以抗日战争文献数据平台建设为中心,探讨大数据时代民国史研究的新变革。她认为文献数字化拉近了学者和史料的距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新时代民国史研究带来无限可能。她希望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一起,致力于打破史料壁垒,促进民国文献公共化,积极助力大数据时代民国史研究的范式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郭双林认为,民国史研究再出发应重视重新梳理史料、重新审视史实、重新定义事件、重新思考叙事模式,建议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众幸福的主题完整融入近代史研究范式,重新梳理民国历史的来龙去脉。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夏明方指出,我们在民国史研究中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顿挫、曲折、危机以及走向复兴的过程,这是一个延绵不绝、势不可挡的;中国史发展过程,应自觉站在整个中国史的高度开展民国史研究,以应对目前海外学界存在的那种去中国化的历史研究取向。

 
    最后,在与会学者的热情讨论和热烈掌声中,中国人民大学民国史研究院挂牌仪式暨民国史研究再出发高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民国史研究院的成立,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乃至整个历史学科建设的一个新契机和新起点,同仁们将不懈努力、开拓进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