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国强研究员来人大演讲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08 19:12 阅读量:
     2014年11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专题讲座第四讲在公教一楼1406教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国强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南海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主持。由于近年来海疆问题持续升温,公众关注度高,本次讲座尽管正值北京大幅降温和周末休息日,依然吸引了来自校内外师生共约五十余人参加。

    李国强研究员是中国著名海疆问题专家,他发表的有关南海、钓鱼岛等海疆问题的多部专著和几十篇论文,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作为中央多个部门的咨询专家,先后主持中央国家机关交办的多项涉海重大问题政策研究,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涉海涉疆问题决策;发表的一系列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海疆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发表在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的文章,还引起了日本官方的强烈反应。2011年曾荣获由国家海洋局等部委评选的“2011年度十大海洋人物”称号。


 

     李国强研究员在将近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南海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形成、南海问题现状、美国与南海问题、南海“断续线”问题、解决南海问题的思考。

    历史文献证据是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法理基础。李国强研究员以国际法中关于取得和确定领土主权若干指标的界定,即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最早并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依据翔实史料、逐一严谨验证,雄辩地证明了最晚在汉代,中国人民已首先发现南海诸岛,并在东汉以后形成了南海最早的称谓  “涨海”,明清时期则称其为“(千里)石塘”、“(万里)长沙”;唐宋已将其列入“琼管”范围,明清则属广东省琼州府万州,并纳入海防范围、行使军事守卫之责,中华民国则进一步以官方正式公布的《中国南海各岛屿图》(1935)、《南海诸岛位置图》(1948)加以明确并宣告世界。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具有合法的唯一性和连续性,得到众多中外文历史文献的证明。在这一过程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管辖权提出挑战。因此,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议的。

    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海开始出现一些杂音,部分国家采取种种非法手段侵占南海岛礁,并愈演愈烈,逐渐形成南海问题复杂化的局面。李国强研究员将南海争议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军事占领为主要特征;80年代至90年代,以“宣示”主权为主要特征;进入本世纪以来,则以固化主权,趋向国际化、地区化、司法化为主要特征。李国强研究员一阵见血地指出,南海争议的核心不是美国和声索国所说的所谓“航行自由”和“渔业权利”等托辞,而是南沙部分岛礁滩沙的主权归属和南沙部分海域划界;南海争议的本质是安全利益和战略资源。目前南海争端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短期内没有缓和的迹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既存在一些机遇,但也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岛礁实际控制、油气资源开发、域外国家介入、潜在冲突预期等方面,形势难容乐观。南海问题之所以日趋复杂化,与美国因素密切相关。李国强研究员重点分析了美国各个阶段南海的基本战略及其转变,尤其是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提出以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新动向及其意图。

    近期,以美国、菲律宾为代表的非当事国与当事国对我国南海“断续线”提出质疑,南海“断续线”的性质也引起了国内外政界、军界、学界的广泛讨论。李国强研究员回顾了南海“断续线”的形成过程,尤其是介绍了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民国政府绘制南海相关地图及收复南海诸岛的历史档案,着重指出“断续线”界定了我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客观反映了我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所有权”,其法律地位不容置疑,而一些国家借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否定我国南海“断续线”的实质,不过是妄图削弱乃至剥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对近期菲律宾单方面向国际海洋法庭所提交的仲裁案,李国强研究员也做了关于中方立场及其原因的说明。

    结合多年学术和政策研究经验,尤其是多次在海南及南海诸岛的实地调研,李国强研究员建议制定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法”,以开发建设体现存在和利益,并加大海军建设,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未来解决南海问题的思路。

    演讲结束后,围绕菲律宾单方面仲裁案、美国的南海战略等问题,李国强研究员回答了与会听众的提问。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讲座学术含量高、现实意义强,丰富了对南海问题的认知,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海洋意识教育。本次演讲,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文:胡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