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学术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专家评审会在人文楼四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评审会,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考古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王巍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朱泓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水涛教授为同行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办任兵、专硕办胡涛参加了会议,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副院长吕学明教授、朱浒教授,代理副院长姜萌副教授,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陈胜前教授、陈晓露、张林虎副教授、仪明洁老师,以及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代表出席了专家评审会(图1)。
图1 评审会现场
下午2点,评审会正式开始。吕学明教授主持会议,介绍了来宾和会议议程。黄兴涛院长首先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且对专家们给予人民大学考古学科的一贯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人大考古最近几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他真诚希望专家们不吝赐教,对人大考古学科会诊把脉,为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图2)。
图2 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致辞
随后,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汇报考古学学术学位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相关情况。他详细介绍了人大考古学科的基本状况、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和存在问题等几方面的情况。人大考古学科历经十余年的建设,目前有北方民族考古、先秦考古、汉唐宋元考古、文博科技四个教研室,现在共有专职教师13人(含2名外籍教师)、兼职教师1人。人大考古学科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科研成果产出偏少的问题;图书资料室、实验室、标本室等教学科研支撑硬件的建设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规模仍较小,难以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图3)。
图3 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做汇报
在外聘专家提问与交流环节,专家们对人大考古学科的发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人大考古经过14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已经成为国内考古教学与研究的重镇之一。专家就考古学学术学位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奖助学金等议题,向考古文博系的老师进行了详细提问,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议。之后,专家与考古文博系的研究生进行了单独交流,重点询问了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一些情况。
专家组在对评估材料认真审核的基础上,一致认为,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虽然建立时间较晚,但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界获得较高的学术声誉。其成绩和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基本形成了一支学术背景多元、专业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均衡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在北方民族考古领域形成优势,在史前考古、考古学理论、美术考古和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色;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注重田野考古教学工作,建设高水平实习基地,成绩显著;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召开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积极探讨和实践与国外高校及考古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与国内考古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持续举办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多次组织专题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沙龙,在国内学术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管理体系完善,专硕培养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培养质量较高,学风建设、就业情况和社会声誉良好。综合以上,专家组认为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任务,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议通过自我评估。
同时,专家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就目前承担的繁重的教学、实践和科研任务来看,教师团队规模明显偏小,难以全面覆盖专业教学领域,制约了优势专业方向的进一步发展,承担田野考古教学的年轻教师匮乏的局面亟待改变。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考古实验室、标本室、资料室和必要的教学、科研设施设备缺乏,严重制约了考古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议尽快建立考古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议学校尽快制定考古学科发展规划,按规划推动人大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编制扩充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
专家组专业细致的评审意见,为人大考古的继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首过往,人大考古经过14年的发展建设,在教学、科研和考古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学界同行的肯定。同时,我们也很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扬优势,弥补短板,努力在接下来的学科建设中更上层楼,取得更大的成就。
图4 与会专家、师生合影
(郝园林 供稿)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