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许纪霖教授来我院讲座,谈戊戌维新时期两代改革派的代际冲突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1-23 23:11 阅读量:
     2019年11月18日上午10点,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许纪霖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400会议室作了题为“官僚士大夫与文人士大夫:戊戌时期两代改革派的代际冲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黄兴涛教授主持,来自校内外的学界同仁及部分师生参与了活动。

    讲座伊始,许教授从自己对知识分子史的关注中提出了问题,他留意到晚清时期有两代推动变革的士大夫,第一代是主导洋务运动的官僚士大夫,第二代是戊戌变法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文人士大夫。而问题在于:为什么都致力于改革的两派人会分道扬镳、以至于百日维新最终破产?戊戌变法在什么意义上成功了,又在什么意义上又失败了? 

 

 
师生聆听讲座

 

     许纪霖老师随即展开论述,他首先介绍了两代士大夫的构成和特色,指出,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进士为代表的士大夫在当时处于上层社会和权力中心,他们注重实际,熟悉官场;而处于权力体制边缘的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为代表的地方士大夫,他们身上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受龚自珍和王韬等前辈影响,深具浪漫主义的解放气质,也在口岸城市的近代化浪潮下,找到了“近代报人”这一新的职业,开辟了不同于传统文人的以上海-香港“走廊”为代表的新的活动场域。他们善于在体制外“造势”,即通过社会舆论造就时代氛围,进而改变社会。而这类宣传与造势,却是传统官僚士大夫不擅长的。

    随后许教授分析了这两代士大夫的分合关系,认为他们的合作促成了“公车上书”运动的成功,而由于两代人在思想观念、精神气质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分歧,两派逐渐分道扬镳。在更实际的变法领导权问题上,康有为等年轻的改革家不讲策略、不会妥协,因而四处树敌,与张之洞等温和的改革官僚变友为敌。戊戌变法也由于改革派的分裂而功亏一篑。此外,许纪霖老师还以康、梁为例,分析了同一代士大夫群体内部的差异。

    最后许教授回答了讲座最初提出的问题,他指出作为政治运动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作为启蒙运动的戊戌维新却大大成功了,其标志是在之后,社会层面的话语权发生了转移  从官僚士大夫转移到以“道”为核心的文人士大夫手中。
 
    黄兴涛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的点评,并就新名词的传播在戊戌维新时期新式文人士大夫声势形成的作用问题与许老师进行了对话。随后现场多位同学踊跃提问,许教授分别予以解答。整场讲座气氛活跃,使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