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年史学工作坊之十三】胡恒《明清州县以下行政机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4-12-19 21:12 阅读量:
     2014年12月17日下午3点,历史学院青年学术沙龙第十三次讨论会在人文楼三层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由胡恒主讲,姜萌主持,刘文远、古丽巍担任评议人。朱浒、陈昊、刘贤、周施廷、高波、张瑞龙、Agnes Kneitz等老师出席。 


 

     胡恒以广东为主要讨论范围,兼及部分广东之外的案例,以明清州县以下行政机构驻地的迁移为中心,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明清州县佐杂官员驻地的变迁过程,明清州县政府架构的变化、地方治安与州县分辖体制的形成、分防官员的职能变化及其与制度规定之间的背离、县以下区划的形成与官民两方的认可与接受、以“司”、“汛”为代表的文武两个系统在地方控制体系中的关系等等,以此为基础,回应了两个问题:一是清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及其与清代之前各朝的差异,二是中国乡镇体制的本土起源问题,尤其是清末自治中“城镇乡”区域划分所赖以凭借的历史资源。

    刘文远、古丽巍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评议。刘文远指出该文讨论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问题,是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视角的结合,行政机构建设所体现的国家职权扩张在清代水利建设事业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同时,从财政史的角度,刘文远讨论了财政约束与政府扩张需求之间的张力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走向的可能影响。 

    古丽巍在评议中指出该文考察的是制度运行的实际状况,展现了官僚体制与地方“自治”间的互动关系。对文中论述较为模糊的关于宋代地方治安体系的基本架构、基本概念界定、若干史料的解读、基层官员出身、选任及其对基层施政作用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修订意见,并就唐宋直至明清地方“自主”状态的衍变提出自己的意见。 

    围绕该论文及两位评议人的意见,与会老师讨论了一系列学术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清初雍正年间的乡官、封建问题的争论,明清地方行政机构变化所体现的现代性问题,与同期欧洲国家的比较问题,制度转变背后的学术支撑及技术力量的革新、技术官僚的认识如何累积而形成制度、明清地方土客之争与分防制度建立的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