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第三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12-08 18:12 阅读量:
     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等北京地区高校,以及特邀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以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四所京外高校,相关专业的共36名研究生代表与20余位专家学者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发言内容广泛,包括墓葬考古、美术考古、聚落考古、手工业考古、学术史研究、边疆民族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

    在30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丁宏、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魏坚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魏坚教授介绍了“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的来历,他指出,论坛规模的扩大使得考古学科的研究生有了更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发起者和主办方之一,应当秉承传统,将论坛办下去。中国科学院大学文物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昌燧教授代表参会院校做了发言。随后,中央民族大学的凌妙丹、中国人民大学的任建玲、北京大学的王东以及南京大学的温星金作为学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本次论坛以学生为主体,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代表担任了会议的主持工作。参加发言的同学向大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研究潜力。而参会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会场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气氛,整个论坛展现了考古学科年轻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我院考古文博系的五名硕士研究生作为发言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2012级硕士研究生任建玲进行了题为《汉晋六朝墓葬出土的帷帐构件研究》的报告,通过对汉晋六朝墓发现的帷帐构件进行全面梳理,阐述其在墓中不同的位置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王婷婷报告题目为《中国史前女性人像的初步研究  从神到人的转变》,分区探讨了史前阶段出土的女性人像雕塑,并提出了造型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原始人类信仰的差异,正是“从神到人的转变”。2013级硕士研究生王昕然报告题目为《辽西地区慕容鲜卑汉化过程的考古学观察》,在墓葬分期基础之上,对辽西地区慕容鲜卑墓葬包含的汉文化因素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2013级硕士研究生冯宝做了题为《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初步研究》的报告,通过对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考古学研究,探讨了元代多元宗教对元代都城布局的影响。2013及硕士研究生常璐报告题目为《宣威军城碑与宣威军城》,从考证蒙古国前杭爱省出土的宣威军城碑出发,对比部分元代城址,合理推测宣威军城的性质与地位。五位同学为论坛发言做了充分的准备,提交的论文及演讲时的优异表现均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同学的广泛认同,展现了我院考古文博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整体实力。

     评议专家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及发言都做了细致深入的点评,对同学们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演讲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日下午的闭幕式上,魏坚教授做了学术总结。他认为本届论坛从学术方面来看非常成功,学生的论文涵盖面广,既能以小见大,从小问题出发探讨大方面,又能准确把握研究前沿。随后,与会专家为参加发言的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并为评选出的包括本院任建玲在内的八名优秀论文作者颁奖。最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博系肖小勇主任做了会议总结,宣布本届论坛圆满结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博系王涛老师表示,首都师范大学将承办2014年的“第四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并将论坛作为首师大历史学院文博系建系1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2013年第三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的圆满举行,是继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建系大会暨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研讨会之后,举办的又一极具影响力的考古学盛会,不仅提升了我校考古学科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我校考古学科首创的一个学术品牌,加强了各高校特别是北京地区高校间的考古学术交流,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考古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