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天义-衡报》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 ——《天义-衡报》学术座谈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6-09-10 05:09 阅读量:

 
    2016年7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联合举办的“《天义•衡报》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  《天义·衡报》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学者,以及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齐聚一堂。大家围绕着《天义·衡报》新书的出版,就“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出席此次座谈会的嘉宾有:《天义·衡报》编者万仕国先生和刘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研究员、郑大华研究员、马勇研究员、赵晓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郭双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昭军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编审朱晋平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梁展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教授、杨念群教授、杨剑利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宋少鹏副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孟庆澍教授等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主持了这次学术座谈会。 

 
    《天义》(“天义”,初称“天义报”)和《衡报》,是1907 1908年中国学者刘师培、何震夫妇旅居日本期间所创办的、以宣传女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两份重要报刊,在当时的中国颇有社会影响,也是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和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资料。由于出版时间较久,纸张现状堪忧,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散佚在海内外各地图书馆,有的甚至不能借阅,因此学界对于《天义》和《衡报》的资料整理工作一直抱有很大的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次《天义·衡报》的出版,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将对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思潮和女权主义思想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编者万仕国先生和刘禾教授首先对《天义·衡报》一书的出版过程做了简要的介绍。万仕国先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一直从事刘师培研究工作,出版《天义》和《衡报》的校注版本是他多年的心愿。万仕国先生还特别指出,在对这两份报纸的整理校注的过程中,所见资料的保存现状十分令人忧心,对同一时期重要报刊资料的整理工作的紧急程度不亚于古籍整理。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刘禾教授在发言时提出,何震作为中国早期女权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思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天义》作为宣传女权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史料价值极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天义》这份报纸的筹办、发行过程中,刘师培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事实不能被历史掩盖,我们也有必要把这部分内容整理出来。虽然过程中遭遇了诸如英文译名的回译、世界语相关内容等很多困难,但是自己也深知这两份报纸的重要性,希望这部书的出版能够对后来者的研究做出贡献。

 
    随后,与会的专家学者一一进行了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晚清时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报纸和杂志有很多,为什么《天义》和《衡报》这么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刘师培思想的重要性。刘师培在中国近代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身份:首先,刘师培是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的“老祖宗”,其倡导无政府主义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大家都熟悉的师复;刘师培还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思想源头,从自名为“激进派第一人”可见一斑;同时,刘师培还可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小生产者思想”的典型代表。需要重视的是,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者,刘师培主办的《天义》最早翻译和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并在当时就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如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刘师培还提出了“劳民革命”的理论,即革命主力应该是劳动人民、工农大众,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都没有达到的理论高度,提出了革命的主体应该是工农阶级。此外,刘师培可以说是最早开始重视农民问题的革命思想家,刘在东京组织“农民疾苦调查会”,征集民谣民谚,反映农民疾苦,走在了同时代众多思想家之先。第二,过去的学术界对刘师培思想的研究还是很不够,比如对刘师培对资本主义的极端批判和“人类均力说”(即所有劳动都由人人按年龄轮流进行,人人为工、为农、为士。)的认识都不够深刻,当然这与过去相关资料的缺乏是分不开的。杨天石研究员表示,自己从1978年开始接触刘师培的相关研究,在经历了多方探寻以及来自海外学者的相助,还未能接触到《天义》和《衡报》的全部资料。这部《天义·衡报》的出版,对于我们研究刘师培的思想,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刘师培的思想发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也有很大的启示,今后历史学界有必要甚至有义务对刘师培投入更大的精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教授和杨念群教授也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黄兴涛教授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深度平等主义思想研究就自刘师培始。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并非是一味追求全盘西化的,而论对西化的反思和中国下层社会现实的分析,刘师培均可称为最早的人物之一。何震更是第一个从中国的语言文字学角度反思并批判中国女权问题的思想家,他们夫妻创办的《天义》和《衡报》在近代史上的地位之重,可见一斑。杨念群教授同样对何震在女权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做了强调,他同时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地将中国思想家纳入到西方世界的思想体系中去理解,何震在女权主义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足以称为世界女权运动的先驱。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孟庆澍教授提出,此次《天义·衡报》一书的出版不仅对思想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比如登载在《天义》上的周作人文章,对于我们研究何震等人对其女性观念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要注意的是,对何震和刘师培的思想研究,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将何震、刘师培本人的思想和何震、刘师培在日本翻译并传播到中国的思想区分开来。《天义·衡报》的出版,有利于研究者回归到当时的复杂语境中进行研究和判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勇研究员指出,刘师培对清末中国自由经济发展导致的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思考,对今天的中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郭双林教授认为,国内学界对于当时日本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没有整体的把握。《天义·衡报》一书也是反应当时日本思潮的一个重要材料。 

    此外,郑大华、赵晓阳、杨剑利、梁展、张昭军、宋少鹏、朱晋平等学者也都做了精彩的发言。

    此次《天义·衡报》的出版工作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出版以来持续受到专业媒体的关注,得到了来自学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此次“《天义•衡报》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  《天义·衡报》学术座谈会”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反响。《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导。 

  来自人大出版社学术守望者的报道

《天义·衡报》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