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ul Holm教授主讲“史学前沿”课程:
渔业革命:北大西洋和海洋环境史(1500-1700)
2018年5月31日下午,著名海洋环境史学者Poul Holm教授受邀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史学前沿”课程,题为“渔业革命:北大西洋和海洋环境史(1500-1700)”。Holm老师是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历史学教授,曾任欧洲环境史学会主席。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夏明方教授主持,Donald Worster教授和侯深教授一同聆听了讲座。
“渔业革命”指的是在1500年后的数十年和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市场上鱼的供应量显著增加,其中首要的是鳕鱼(Gadus morhua)。Holm教授通过分析西欧沿海500年渔民定居点的遗迹提出了疑问:这些渔村为什么会废弃?经过分析,他怀疑该地区可能受到17世纪普遍危机的影响。因此他将渔业作为理解17世纪普遍危机、透视全球化和气候变化过程的关键。
Holm教授的讲座从三个理解北大西洋渔业革命的重要问题出发,最后回到这三个问题上,论述了北大西洋渔业革命。 第一个问题是,导致北大西洋渔业的环境因素是什么?Holm教授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渔业资源的丰富度,北大西洋由数量巨大、种类众多的鱼;二是气候变化,尤其是“小冰河期”对海洋、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渔业革命的重要原因。第二,欧洲主要国家的消费者是如何回应渔业革命的?Holm教授指出,人们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应新的情况。第三,边缘社会是如何适应这一国际贸易与北大西洋沿岸消费模式的变化的?Holm教授认为,边缘社会主要有三种回应方式:一是遗弃欧洲海岸;二是贫民的移民;三是在纽芬兰建立新的居住地。 其后,Holm教授还用了“推拉力理论”解释了欧洲人为何会不顾危险跨过大西洋去捕鱼的原因。 讲座中,Holm教授强调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他还对一些观点进行了辨析和讨论,让人印象深刻。他在讲座的最后又对他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阐释。首先,气候并不是一定会导致渔业革命,但是其确实影响了随后的渔业发展。其次,战争中止了美大西洋的捕鱼业。再次,市场似乎已经被整合起来了,但是关于供给、价格以及消费者的偏好都需要进行研究。最后,鱼类价格的下降与农产品有关,这伴随着对欧洲沿海地区潜在的破坏性影响;此外,移民的路径也暗示着不同的回应。
讲座结束后,Donald Worster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夏明方教授和侯深教授与Holm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渔业革命的话题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同学们踊跃提问,Holm教授详细解答,现场气氛活跃,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尉彦超、郑坤艳)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