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利用与爱国主义传承——纪念圆明园罹劫160周年” 专家座谈会召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0-20 14:10 阅读量:

10月18日,“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利用与爱国主义传承——纪念圆明园罹劫16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与中国圆明园学会共同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园林绿化局、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市海淀区档案局(馆)等京津地区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b212ae0b8be34072bcaf791f3a253638.jpg


会议由中国圆明园学会秘书长要砾闵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清史所所长朱浒致辞。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所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的各项修缮工作,到目前为止,老校区建筑的内外修缮大体完成,准备对外开放。朱浒还介绍了清史所在清代皇家园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自清史所建立以来,一直把北京历史文化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学者专门从事相关研究工作。自2008年以来,建立了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与各家园林管理和学术研究单位共同合作,致力于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他表示,清史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并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和清代皇家园林的研究工作,也期待学界更多学者共同参与,推进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

会上,四位学者分别做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黄兴涛做了《民国时期圆明园的保护与管理》的主题发言。黄兴涛梳理了民国时期在圆明园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文献档案,他表示,以往学界对民国时期的圆明园研究往往一笔带过,但通过史料调研可以看到,民国时期对圆明园的保护和管理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思路,体现在学界的呼声,保护组织的建立,建议的提出,以及保护的具体措施等诸多方面,值得总结,是拓展圆明园研究的新领域,对当代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与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做了《圆明园中国和世界和谐共生地理的缩影》主题发言,北京市海淀区档案局(馆)副局长张超做了《三山五园及其劫难的整体再认知》主题发言,天津大学张威教授做了《从圆明园西洋楼到天津近代建筑》主题发言。三位学者分别从圆明园的国际影响、圆明园劫难与三山五园的整体关联、圆明园的当代价值、圆明园与近代建筑史研究等角度论述了圆明园的多元历史文化功能和世界性的深远影响。

与会专家分别从圆明园古建保护、历史文化研究、现代数字技术复原、圆明园文化传播与文化自信等方面阐释了圆明园研究的核心理念和最新成果。中国圆明园学会老会长刘庆柱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圆明园的研究内容丰厚,意义重大,期待园林、古建、历史、林学、美学、园林管理单位等各界学者共同努力,密切合作,推动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caa8b9360e14458c832c3bb3ce0566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