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持的清史数据共享平台(数字清史实验室)正式开通试运行,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研制、并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合作开展研究的《缙绅录》首批数据(1900-1912)经授权在该平台首次发布,提供原始数据的公开下载(含数据指南、重要声明及xlsx、txt两种格式文本),同时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与同方知网共建的清史研究专题库先前业已公开发布,均欢迎学界同仁试用。该平台可通过清史研究所官方主页(www.iqh.net.cn)的“清史数据共享平台”窗口点击进入。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78年,自成立以来,推动了如清史纂修等特大型科研项目的实施,并以为学界提供公共产品、推动清史学界的共同进步为重要目标之一,先后整理的大型资料集如《中国荒政书集成》、《清末民国社会调查》等皆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在新的数字时代,清史研究所依然将汇集数字资源,为学界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研究便利而努力。为此目的,特建立“清史数据共享平台”。
该平台依托于“数字清史实验室”开展工作。“数字清史实验室”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主持,成立于2018年1月14日,是清史研究所立足于传统学术优势与未来学科发展所做的战略性规划,既是数字人文时代的新要求,也是推动以跨学科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宏观问题的学科发展新动向的必然需要。清史研究所长期以来持续建设了若干大型专题数据库,如清末民国社会调查数据库(黄兴涛教授主持)、清代灾荒纪年暨信息集成数据库(夏明方教授主持)及百年清史书目、已刊奏疏目录集成、皇家园林数据库、边疆资料库等一系列专题数据库,也在《清史地图集》(华林甫教授主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清史地理信息系统,并陆续推进各类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此外,“数字清史实验室”非常注重与校内同仁、兄弟高校与研究单位的合作交流,目前与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对《缙绅录》数据库的研究,业已顺利产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与中国知网共建清史研究专题库,并借鉴互联网思维,筹划清史专家库与知识服务平台设计,以推动学术界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等。未来将陆续在清史数据共享平台上发布相关数据,以之为枢纽,推动实现清史数据的公开、共享、汇聚。
“数字清史实验室”致力于清史数据的开发与共享,致力于打造集时空于一体的数据平台,坚持数据开发与科学研究结合,坚持自建数据与合作共享结合,坚持核心数据的开发,积极探索将数据建设与课程开发、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结合的方式,以暑期研修班和课程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强本科与研究生的“数字人文”训练。
目前,数字清史实验室聘请了(以姓名首字母排序)陈志武(香港大学)、华林甫(中国人民大学)、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康文林(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学)、龙登高(清华大学)、马德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朱浒(中国人民大学)为学术顾问,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胡恒、林展、萧凌波组织建设,并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胡迪课题组提供技术支持。
首批发布的《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库 清代》原为《清代缙绅录量化数据库》,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录入建设,项目由2014年底开展至今,数据库日渐成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开展了关于《缙绅录》数据库的合作研究,首次学术会议于2018年1月13-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行,进展顺利,数十位师生参与,业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2019年7月,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2019年“《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库 清代》研究生暑期工作坊”即将举办。本次发布的首批数据为1900-1912年时段,含近64万条官员信息。其他时段数据将在未来在该平台陆续上传,更新。本次数据提供中国人民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两个下载地址,请海内外同仁依据访问速度自由选择。
我们深知,数字时代的趋势是资源共享,涓涓细流方能汇成汪洋大海,前提是我们要有共享、公益的精神。我们深知,数字时代的要求是合作共建,依靠单一机构、个人,对于推动更大范围的学术进步始终是杯水车薪。限于自身条件,我们努力将正在建设中的资源提供给学界同仁使用,时间有限、经费有限,其中一定还存在不少疏忽,请学界同仁及时回馈意见,我们将加以改进;也请学者在利用时以电子资源对应的文本进行核对,以确保无误。我们也希望学界同仁在研究之余所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能放在这一平台上,与学界共享,共同推动清史学科的数据共享与科学研究。平台会详细标注来源和作者,知识产权仍归该资源的创制者。
在开通试运行期间,欢迎学术界试用并提出宝贵意见(可发至huhengqss@ruc.edu.cn)。试运行结束后,将择机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