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御手奇迹与王权政治:张绪山教授解读《国王神迹》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9-03-19 05:03 阅读量:
     2019年3月14日,清华大学历史系张绪山教授做客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史学前沿”课堂,带来了题为“御手奇迹与王权政治  布洛赫《国王神迹》解读”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主持,特邀历史学院孟广林教授评论,周施廷副教授以及来自校内外的广大师生参加了这场讲座。

 

 
    张绪山老师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希腊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他的研究涉及拜占庭史、中西交流史等领域,代表性著作有:《6-7世纪中国和拜占庭帝国关系》、《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等;译作有:《东域纪程录丛》、《封建社会》、《何为封建主义》、《国王神迹》等。

    开场后,张老师先是回顾了作为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的马克·布洛赫的生平及其基本主张,随即引入对布洛赫早年著作《国王神迹》的探讨。张老师指出,近代之前,王权政治在欧洲各国居于重要地位。在布洛赫看来,对于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欧洲君主如何控制民众思想这一问题,主流史学家多关注行政、司法和财政机构的运作细节,围绕着王室滋长起来的各种信仰和传说往往被当作“迷信”不予理睬。《国王神迹》着眼于11至18世纪广泛流行于英、法两国的一种现象,即国王用手触摸为瘰疬病患者治疗,以及伴生的民众相信国王触摸能治愈疾病的普遍心态,通过这一互动过程展现此时欧洲王权控制民众思想的运作机制。

     “御手奇迹”肇始于公元1000年前后的卡佩王朝。卡佩王朝的第二位国王虔诚者罗贝尔,被认为具有为人治病的能力;其后继者继承了他的这种能力;流传了几代人后,这种王朝性效力得到了限定,逐渐集中到对瘰疬病的医治。这一神迹随即为隔海相望的英王所模仿。结合这部书,张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英、法两国国王触摸的共性:初期英法两国同为不定期举行,一般在圣诞节、基督受难日和主显节等宗教节日后进行;国王触摸病人患处,在上方划出十字,口念神圣咒语等。不过,两国君主的触摸仪式也各有其独特之处:14世纪前后,法国君主在涂油加冕后,须前往科尔贝尼修道院拜谒圣马尔库,祈求他的代祷,将治病能力授予国王,然后国王才能开始触摸治疗。而英格兰国王在触摸治疗的同时,会赐予病人一枚穿孔的金币,用丝带将金币戴在患者脖子上。除此之外,英王还创制了针对癫痫病的“痉挛戒指(cramp-rings)”。这种戒指原为欧洲的巫术传统,由各巫师家族垄断,但在英国为国王所僭取,成为英王治病仪式的内容,凸显“御手奇迹”的手段。

    所谓“国王神迹”,实际上是一个假消息。结合本书内容,张老师从医疗、心理活动等视角,分析了长久以来民众相信国王能治病的历史心态,认为这是王权诱导下民众产生的“错误集体意识”。17、18世纪英、法两国相继爆发了政治革命,动摇了对王权超自然性的信仰,再加上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的到来,知识精英致力于从世界秩序中清除超自然的迷信,并试图创造出一种纯理性的政治制度观念,国王触摸仪式由此走向了衰亡。报告结束之际,张老师提出建议,希望能将布洛赫的研究方法与其“同情之理解”的治史理念,应用到中国史研究领域,探究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神迹”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神话与传说,如何塑造皇权正当性与合法性、进而塑造臣民崇拜心态、控制臣民精神的问题。这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报告完毕,黄兴涛老师高度评价了张绪山教授对布洛赫著作的精到解读,并就文化史研究与张老师交换了看法。孟广林老师等也称赞张老师为译介国外优秀学术著作所作之努力,并希望能有更多学者参与其中,助力学术研究的发展。讲座也激发了听众的浓厚兴趣与思考。不少同学也就世界史研究的诸多热点问题,向张老师请教,与张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讲座在热烈而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文/李伯禹
图/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