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许宏教授作客人大,讲述《对早期中国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6-10-22 13:10 阅读量:
     2016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荣幸地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许宏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  《对早期中国的观察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许宏教授风趣幽默地以近年来的“中国焦虑”开场,指出在百年来学术上的寻根问祖风潮中,存在追求史实与建构认同两大主线,其间的纠结不言而喻。。由此,西方范式下的“Early China”在中国语境下已呈多元化的放大趋势,许宏老师提出“广域王权国家”的概念,更精妙地解释出早期中国的诸多特性。

    首先,许宏教授列举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其合流之处只能是殷墟时期,甲骨文一类自证性文书的存在,是确认考古遗存的族属和王朝归属,进入“历史时期”的不可逾越的门槛。为了学术研究的准确和纯粹,应该立足已有的考古资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以丰富的考古学文化资料,对公元前三千至二千纪的中原文化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从“东方先亮”“西风东渐”到“月明星稀”的历程,以良渚、石峁、陶寺等为代表的“玉石东亚”跨入二里头、二里岗和殷墟时代的“青铜中国”,完成了文明的汇聚。他以十七年二里头考古队队长的发掘研究经历,展示了二里头遗址历年来的重要考古成果,宫殿区与宫城、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贵族墓葬、官营作坊区、精美绝伦的绿松石龙形器等,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古代中国经历“无中心的多元” “有中心的多元” “一体一统化”三大阶段,并以二里头文化和秦朝为两大节点,完成早期中国的国家形态整合。与国家形态相对应的文明时代亦有三,即自仰韶到龙山的邦国时代,表现为“土著碎片化”;夏商周三代王朝属于王国时代,其“国际化”程度高于秦汉之后;自秦汉至明清的帝国时代实现了中国的“本土一体化”。许教授幽默的语言、严谨的论证、开放的思想、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观点,引起一阵一阵热烈的掌声。

    许宏教授认为二里头文化作为最早的“中国”之重要代表,体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文化自信,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都无城”。他认为二里头、殷墟、丰镐、周原、洛邑、秦汉都城的聚落形态,或许正是早期中国时期大都不设防的真实写照。许宏教授认为冯时研究员对夏商周京师以“邑”(无城墙)的形式出现,与自己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的“大都无城”的中国古代早期都邑模式不谋而合。

    最后,许宏教授认为二里头文化所代表的政治实体作为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无论姓甚名谁,都是东亚地区最早实现了较大范围内区域社会整合的复杂的政治实体。要理解中国,就要理解同时期存在的多种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迄今为止,囿于没有类似甲骨文的实物材料,所有联结夏王朝和二里头文化的结论都带有推论和假说的性质,但这更激发了我们探究与解读的热情。结尾部分,许宏教授指出只懂中国已经搞不清中国,必须将早期中国放在全球文明史的背景下去考察。他表示下一步将对“东亚青铜潮”的宏观图景做分析描述,横跨欧亚大陆的青铜文明地图仿佛在眼前铺陈开来,豁然开朗。

 
    讲座的后半部分,孙家洲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高度评价了许宏教授作为学者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许宏教授与大家进行了现场互动,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直到讲座结束时仍然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