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15时,人文楼200会议室座无虚席,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世界史是什么”系列讲座第八讲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刘北成教授,历史学院孟广林老师和王大庆老师担任引言人。历史学院侯深老师以及校内外数十位本硕博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系主任多年。兼任《世界历史》编委、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刘北成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科研成果卓著,发表论著、编译丛书众多。著作主要有《福柯思想肖像》等,译著主要有《论历史》([法]布罗代尔)《疯癫与文明》([法]福柯)《历史研究》([美]汤因比)《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美]佩里·安德森)《欧洲现代思想史》([美]斯特龙伯格)《白银资本》([德]贡德·弗兰克)等。
本次讲座是该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主题为“理论与世界史研究”,通过引言人与主讲人对话的形式,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在场的同学也参与其中,围绕“理论”与“世界史研究”的关系问题提出疑问,发表看法,与老师们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
在孟广林老师和王大庆老师简要介绍了主讲嘉宾和本次讲座的主题之后,刘北成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学习经历。早在在下乡期间,俄语专业出身的他,就利用在中学教授英语课之外的空闲时间,自学了日语、法语等多门外语,并于两年后在同事的建议下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他说,当时对世界史专业以及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在入学后的座谈会上,北师大的刘宗绪先生在谈话中说到,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当时做世界史研究的人员非常少,而且,很多的中国学者没有出过国,主要工作是向国内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研究。刘先生的谈话给了他十分深刻的印象。
1986年第一次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直接影响了刘老师一生的学术走向。例如,在芝加哥大学,刘北成老师遇到了何炳棣先生,何先生指出,在当时的中国做世界史研究非常困难,首先应该做的是将国外的前沿成果介绍到国内。由此,开启了刘北成老师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译介国外史学名著的工作历程。对此,他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向国内译介国外的世界历史知识,将外文材料转化为中文的表述;第二,介绍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方法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说到外文书籍的翻译工作,刘老师指出,虽然对于世界史研究来说,翻译工作十分重要,但实际上也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是一个类似于工匠的“手艺活”,即使是外语专业毕业的人,或者是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也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磨练手艺,训练技巧,出版一本优秀的翻译作品绝非易事。再加上学术机构对于翻译作品的评价体制不够完善,也会造成诸多障碍,很多有志于翻译国外研究成果的人,会因此望而生畏。
关于世界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孟广林老师提出,在历史研究中资料的掌握、收集和应用固然十分重要,但占有资料后如何对资料进行解读和诠释,以及分析和考量,则需要理论的运用。近代史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跨越,大多是由理论变革引起的,比如年鉴学派引发了社会史研究的热潮,汤因比等文明论触发了文化史与全球史的研究,后现代主义理论则引发了语言学对于历史学研究的深度介入。
对此,刘北成老师说到,在改革开放后,国人经历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历史变革。因此,世界史的理论研究,也受到了两种“诱惑”,即“域外的诱惑”和“异端的诱惑”。一方面,那一代知识分子开始纷纷将目光投向域外,深入了解“他者”,反观自身,学彼之长,补己之短,是为“域外的诱惑”;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力图突破长期以来“左倾”思想、单一化和教条化理论的束缚,开始全面学习和了解国外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是为“异端的诱惑”。正是由于这场思想上的解放运动,才会出现改革开放后世界史研究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像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研究、钱乘旦先生的英国史研究等优秀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刘北成老师主要的关注对象是法国著名历史哲学家、社会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并向国内译介了他的主要作品。
关于什么是“理论”的问题,刘北成老师还引用了多年前翻译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Peter Burke)的代表作《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中的观点。他指出,所谓“理论”,至少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解决一般问题的“定理范畴”;其次是将影响因素或变量简化之后的“模式范畴”,是一种解决一般问题之后的理论提升,其中包含了历史学家的主观建构;第三个层次,即“概念范畴”,它是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产物。另外,还存在一种异于前者的“话语范畴”,“话语”不同于“理论”,比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中就渗透着这样的认知。
随后,现场的师生,就计量史学的理论意义、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思想史研究的困境、非历史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在世界史研究中如何运用等问题,与刘北成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动。讲座结束前,孟广林老师在点评中指出,刘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以“理论”问题为切点,涉及了世界史学习和研究的很多根本性的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最后,王大庆老师还对整个系列讲座做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他指出,作为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世界史入门性质的讲座课,通过八位世界史专家的精彩报告,该系列讲座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普及专业知识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校内外和学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他代表讲座的主办方,向包括学校教务处、院系领导和老师们以及聆听讲座的同学们在内的所有组织者、协助者和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这期活动的结束,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世界史是什么”系列讲座也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我校世界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推进作用。
(文:裴鹏程/ 图:李凯华)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