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踏青时,且向京郊觅旧史
2017级本科生赴房山进行课外教学活动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生动直观的世界中感知历史的立体与多元,培养专业兴趣,同时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提升班集体凝聚力与向心力,历史学院于2018年3月24日组织2017级本科生赴房山区进行课外教学活动,先后考察了金代皇陵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云居寺。此次教学实习由历史学院代理本科教学工作的姜萌老师带队,牛润珍老师、邱靖嘉老师、张亦冰老师及本科教务秘书郭相宜老师参加。
同学们在房山金代皇陵遗址合影
本次课外教学首站为房山金代皇陵遗址。金代皇陵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的云峰山下。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因其有九条山脊如九龙奔腾而得名。此地背山案水,群山环绕,地理环境极佳。房山金代皇陵也是北京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沿当年金帝谒陵的道路拾阶而上,深入到金陵墓穴考古现场,亲眼观察金太祖帝后棺椁。
邱靖嘉老师结合此处的历史遗存,为大家仔细讲解。他介绍道:葬于此处的金帝共有七位,其中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为在位皇帝,海陵王父德宗、世宗父睿宗、章宗父显宗则为追封皇帝,如今遗址中仅存的陵碑即为睿宗景陵之碑。金宣宗与金哀宗不再葬于此处,是因为自金宣宗起,金朝再度南迁至南京汴梁以避蒙古锋芒,此处就此放弃,最终金宣宗葬于汴梁、金哀宗葬于蔡州。房山金代皇陵可谓见证了金朝的兴衰。明朝时后金势大,为“断其王气”,明朝派人至此大肆破坏,并建关帝庙以为厌胜,但这并没有阻止明清鼎革,至清代,由于清朝皇室自认女真后裔,故以金朝为前身,数派人设祭,累建碑亭等建筑以隆其制。只可惜随着时代的迁移,这些建筑基本已经无存,只在道路两旁能依稀可见其柱础与基座等遗存,观其遗址,仍可追思金陵当年的雄伟壮阔。
邱靖嘉老师为大家讲解
参观完金代皇陵遗址后,同学们又前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进行考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由龙骨山上的一系列洞穴组成,北京猿人等大量化石的出现,震惊了整个世界。由于周口店发掘现场正处于维修保护阶段,同学们未能进入山顶洞,现场感受先民的生活情形。
同学们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考察
在讲解员的导引下,同学们首先围绕山顶洞步行一圈,感性了解了山顶洞人生活的历史场景,随后来到博物馆,借助展览的模型和文物,了解到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的体质区别,出土的动物等文物反映的生活情形等。讲解员也根据考古学家的墓地、出土的文物等讲解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发掘的考古学史,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同学们在观察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展品
本次教学实习的最后一站是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宝库的云居寺。云居寺位于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了五大院落六进殿宇的规模。云居寺不仅收藏有佛教“三绝”(石经、纸经、木经),还有碑刻、佛塔等不少非常有价值的文物。
讲解员在向同学们介绍云居寺地库所藏石经情况
云居寺的佛塔也堪称一绝,尤其是北塔始建于隋唐时期,塔身是辽代所见,四角为唐代小石塔。邱靖嘉老师在现场进行了现场教学,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这座佛塔的规制与历史价值。他说,云居寺北塔建于八角须弥座之上,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北塔周身雕琢亦极致精美,如其底座有佛偈语砖176块,上以砖石砌成斗拱,塑力士像负之,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北塔四面还有唐、辽、明各代建造的砖、石塔十余座,并有大小碑刻无数。从艺术角度和史料角度,都是不可多见的珍品。邱老师还结合同学们的课堂所学指出,碑刻等文字史料在历史文献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在欣赏云居寺“三绝”及各处碑刻的时候,能够想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对历史学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邱靖嘉老师在向同学们介绍辽代佛教的知识
学院长期坚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力求让同学们将理性思考和感性考察有机结合。在讲解员的介绍、主讲同学的报告及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或分析所见历史遗存,或讨论其历史背景,或结合课堂所学,每到一处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一天的教学实习,同学们无不感觉收获满满。
同学们在认真观察唐代小石塔
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不断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提升本科培养质量。目前学院正在不断完善本科培养“三个体系”建设 课堂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课外指导体系。自2018年起,学院基于以往课外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历史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课外教学体系:围绕“中国通史”课程,规划了四次京内考察和四次京外考察,保证大一、大二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次与本学期所学内容相结合的京内考察和京外考察,以提升教学效果。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