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名家领读经典”第三讲开课 刘后滨教授解读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7-04-06 22:04 阅读量:
     3月30日,“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春季学期第三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后滨受邀以《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用人思想的传统资源》为题授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400余名师生现场听讲。 

 
    刘后滨教授讲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治国理政一定要从中国的历史中吸取智慧,国家领导人在治国理政思想的探索中吸取了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

 
    刘后滨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说明。第一是选官用人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关切。他认为,选官用人是从古至今治国理政的第一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谈话中提到的关于选人用人的重要论断,是与中国传统政治家、思想家的论述是相通的,特别是《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选官用人的强调。第二是《资治通鉴》对历代选官用人的历史总结。他将《资治通鉴》中总结的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选官用人的经验教训归纳为:以德统才、德才兼备,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任人唯贤、不避亲仇。其中在以德统才、德才兼备中,他分别从司马光论述才与德的关系、用公心与私心来区分君子和小人以及器识能够体现才与德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在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中,他从唐太宗论人才、唐太宗与李靖君臣关系的有惊无险以及唐玄宗任用卢怀慎做伴食宰相三方面来进行说明;在任人唯贤、不避亲仇中,他举出唐太宗驳斥淮安王李神通以及唐太宗批评房玄龄的例子来阐明唐太宗驳斥李神通背后所隐含的用人艺术。第三是苏东坡之问与司马光的困境。主要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国历史对于选官用人探索的积极贡献和遇到的困境。他提到,苏东坡的千年之问是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追问,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起来的具有重要分量的追问。

    讲座结束后,刘后滨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谈到如何看待民主集中制中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时,他认为要将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区别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把老百姓看成是主动的力量而不是被动的力量,真正发挥老百姓的政治主动性,通过集中来加强党的领导。谈到如何吸收好民意,他强调到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名家领读经典”活动以“大型领读”为主要形式设立了《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方案:世界发展大势与国家外交战略》三门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对于充分发挥北京高校及首都地区理论名家的感召力、吸引力,帮助大学生克服理论学习碎片化、浅层化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强化“读书读经典”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