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11月10日,我院组织2018级本科生前往故宫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上午7时30分,2018级本科生在姜萌老师、李光伟老师和张彤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北京故宫,开始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研究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老师、副所长李文君老师长期致力于故宫学与明清史的研究,本次考察学院有幸邀请到两位权威专家担任课外指导教师。
(师生于午门合影)
上午9时,师生从午门进入故宫。章宏伟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故宫的建造历史和建筑规制。北京故宫宫殿典型的建筑形式为沿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对称、南北取直,这一设计理念最初来源于元上都的建筑布局。距元上都270多公里外的元大都的修建就是套用了元上都的构思模式,而今天北京城的基础正是由元大都奠定的。故宫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50米,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 章宏伟老师指出,故宫的建筑设计非常巧妙,其平面实际上是倾斜的,神武门地面比午门高出两米。这一细节体现出古代建筑工匠防洪防水的设计构思。不仅如此,故宫的每个院落都有排水系统,连接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与外金水河相连,汇入大运河。 章老师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午门的重要作用,他讲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它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入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并提醒同学们思考在影视剧中常见的“午门斩首”是否真实存在,同学们应对此辩证思考。
(章老师讲解午门的作用)
随后师生来到上午参观的首站 宝蕴楼。宝蕴楼位于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以西,原是清咸安宫旧址。1914年,北洋政府决定将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临时决定在紫禁城原来的咸安宫旧址上建造一处库房,用以存放文物,名为“宝蕴楼”。在传统中国古建筑群里,宝蕴楼独树一帜,是按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
(章宏伟老师在宝蕴楼外为同学们讲解)
进入宝蕴楼内,其二楼为故宫馆史展陈专用场所,设有“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展 (1925-1949)”,通过文字、图片、档案、出版物、文物等多种形式,较全面地展示了故宫博物院从1925年到1949年的发展历程。展览共有五大部分,分别为“新纪元的曙光”、 “逆境中的草创与发展”、 “抗战时的迁徙与展览”、 “沦陷中的守护与维持”及“胜利后的接收与充实”。 章宏伟老师结合展板和文物为同学们细致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早期院史。章老师讲到:“故宫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机构。”在故宫学的研究范畴里面,故宫博物院院史是很重要的方面。
(章宏伟老师为同学们介绍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产物。在第一部分展览中,章宏伟老师着重介绍了李煜瀛先生对故宫博物院筹建的重要贡献,并对当时的时局环境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展览中的实物也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其中就有抗战时期文物南迁使用的木箱。这些木箱与展板照片生动地展示了当时故宫人为保护文物、传播文化作出的努力。章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对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姜萌老师对此进行补充,指出教科书的书写和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后人的视角往往是倒放历史,对于历史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此外,姜老师讲到,“故宫博物院的早期院史反映出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的结合。故宫本身就是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复合性场域,希望同学们在这里可以回到历史的场景之中思考问题。”
(师生在宝蕴楼合影)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故宫家具展。家具展中除有30余件精品家具,以康雍乾三朝为主,按照主题场景布置外,另设有仓储展陈形式。这种特别的展出形式让同学们眼前一亮,不仅看到了家具文物的整理、保护形式,也欣赏到宫廷家具用料之考究、设计之精美、内涵之丰富。
(师生一行参观家具展中的仓储展陈)
下午的参观从太和殿开始。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许多影视剧中以此其为君臣议政的场所。对此,章老师指出这样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的。他讲到,“太和殿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通常只有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等时候才会进行使用。”此外,清代治国理政主要依据的是公文,并非是一起议政的形式。 走上太和殿,李文君老师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了殿前神兽与香炉等设置的寓意,李文君老师指出,“故宫的建筑象征意义非常重要。”建筑的脊兽、金龙和玺绘画,都体现皇帝至上的最高等级规制。有同学对太和殿内“建极绥猷”匾额的含义提出疑问。李老师指出,这一匾额是故宫博物院专家依照清宫所存《清朝皇室写真》中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于2002年复制的,其含义为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李文君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太和殿)
随后,师生一行跟随李老师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李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九卿房和军机处的设置,并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清代军机处史料展”。
(师生们参观军机处)
结束了军机处的参观,章宏伟老师带领师生来到文渊阁。由于文渊阁没有开放,章老师在文渊阁外为师生介绍了清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以及清代四库全书的情况。同学们结合此前承德考察时参观的避暑山庄文津阁,对四库全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学习。章老师鼓励同学们自行查找天一阁的相关资料,对比文渊阁与天一阁的共同点,探讨文渊阁是否是仿建天一阁的问题。此外,章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乾隆皇帝编修四库全书的评价问题,提醒同学们通过自己思考进行判断。
(章老师在文渊阁外进行讲解)
师生一行随后来到武备馆,其位于箭亭。“勿以太平而忘武备”,清顺治时,一座射殿出现在祭祀祖宗的奉先殿前,弓马骑射成为清代武备的核心。章老师指出,“清代皇帝很重视骑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万件文物中,清代宫廷武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武备馆展览中有马具、弓箭、盔甲、刀剑、鹿哨等文物,同学们纷纷驻足观看。
(师生前往武备馆)
随后,师生进入紫禁城内廷,参观了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 乾清门、有存放建储匣的“正大光明”匾的乾清宫以及作为祭神场所同时也是康熙、同治、光绪皇帝大婚地点的坤宁宫。在坤宁宫前,章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坤宁宫的历史与清代的宗教信仰。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满族很早就信仰原始性很强的萨满教,坤宁宫内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萨满教杀牲煮肉之用。
(章宏伟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坤宁宫)
师生一行来到此次故宫参观的最后一站 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章老师重点为同学们介绍了乾西二所及漱芳斋,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清代宫廷的戏曲文化。章老师讲到,“戏是清代最主要的文化生活。以道光为界,此前主要以昆曲为主,气候花鼓戏居多。”宫内院中设有大戏台,屋内还会有小戏台,可见其对于戏曲的喜爱。此外,章老师指出,帝王的喜好还会影响到剧种的发展。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的畅音阁,就是乾隆时期修建的内廷演戏楼。之后,章老师结合延晖阁,为同学们介绍清代选秀女的相关知识。参观结束后,章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多关注故宫学和故宫文化,欢迎同学们未来加入到故宫学研究的阵营中来。
(章老师带领师生参观御花园)
此次故宫考察中,同学们结合此前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的考察学习,积极思考、提问,对明清的宫廷文化、建筑规制、文化生活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历史学院的课外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历史场景中感知历史、学习历史。通过课外实践考查,能够使书本所学知识变的更加鲜活,更加立体,帮助同学们建立历史现场感,使同学们对许多相关的历史问题产生兴趣。
文:郑泽宇
图:尹世奇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