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胡华大讲堂第2期举办 杨奎松教授解读中共统战政策变动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4-04-22 10:04 阅读量:
     4月1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的胡华大讲堂第2期在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杨奎松教授应邀作了《中共历史成败的一个规律性现象  中共统战政策变动之研究》的学术报告。


 

     统一战线长期以来被视作中共获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杨奎松认为,共产党是阶级政党,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和阶级斗争的方法,既是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所规定,也直接关系到共产党的政治方向与政治前途。由于中国农业国的现实国情,中国革命必须“两步走”,“两步”革命要求共产党除了需要坚持大工业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外,首先要适应农业国条件下异常复杂的阶级关系与阶级分化的状况,制定并实行灵活的阶级政策。统战政策是这一特殊条件下的一种政策选择,而这种既统又战的政策从来都极难正确把握。

    在中共革命视野下,杨奎松首先梳理了自1921年至1976年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发展过程,解析了中共对于统一战线之“敌”“友”关系认识的变化,强调统战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规定性,又有阶级分析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源于时势的复杂性。在统战政策中摇摆最大的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和政策,正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杨奎松在报告中探讨了统战政策同中共成败的关系,勾勒了统一战线同中共发展之间的变化曲线。他将中共历史划分为成长期1、挫败期1、成长期2、挫败期2、成长期3五个阶段,对照中共统一战线的变动,具体分析了共产党对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五大阶级的认识,揭示了中共成败的一个规律性现象,即有统战,则中共发展;无统战或统战政策偏向阶级斗争,则中共就遭遇挫折。

    演讲最后,杨奎松阐发了对中共统战政策的本质、统战政策变动的原因、执政党合法性的认识。认为中共历史上既统又战的政策摇摆,反映出深受根深蒂固的阶级斗争思维的影响,而1978年以来统一战线的成功,与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密不可分。争取到社会大众的拥护,是执政党取得合法性的关键所在。

    讨论环节,杨奎松同与会师生交流了统战历史文献的搜集、国共统战政策之比较、知识分子与中共统战政策、中共秘密党员与统战政策等问题。

    本期胡华大讲堂由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教授主持,来自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相关院系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内外100多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杨奎松教授是国内主攻中共党史、中国现当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当代史及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著名学者,著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忍不住的“关怀”》等多部成果,著作合集《革命》(4册)当选2012年书业十大好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