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党团工作 > 正文

历史学院师生共同观看“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第二讲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5-13 16:05 阅读量:

4月7日下午,“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第二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学院党委组织各基层党支部成员对直播内容进行观看学习。

本次网络公开课邀请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为题为师生们授课。王炳林以其扎实的研究背景与丰富的亲身体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之中所铸造的优良传统与伟大精神,更详细叙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总结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与人类普世性的普遍追求,是引领中国共产党跨越百年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的思想支柱。王炳林的授课激发了历史学院师生学习党史、领悟精神的热情,引起师生的广泛热议。

AWQB{4HD5`{)TY[76(JYZ6G.png

K2U{%36L]23$}U85`)S32%L.png

4A`1RSA%OS[9(~SABHI`_WR.png

Y~OPW5D~RE@HAO28VJ4LM}F.png

%}FYLH3R{$%S_BM]]TOMQ1X.png

YPN3RVRDOG@LYDDLT)YHUE9.png

2018级博士党支部 蒋元帅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铸就了许多伟大的精神。这些精神具有连贯的思想内核,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崇高理想信仰、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气象。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和担当意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在这些精神的基础上不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2018级博士党支部 孙泽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曾让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行稳致远,也得益于精神上的强大支柱。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诞生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了党宝贵的“精神谱系”。伟大精神绝非凭空产生,而是孕育于一定的实践基础与历史条件之中,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伟大精神的建设史、发展史。井冈山是红色革命的起点,在这里孕育的井冈山精神,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走向胜利和辉煌,同时也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坚定执着追理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年代,还是在改革创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一切风险挑战而未改本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不忘初心;实事求是闯新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决不因循守旧、畏葸不前,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艰苦奋斗攻难关,中国共产党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年征程充满荆棘险阻,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困苦,吃苦在前,奋勇争先,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攻坚克难,始终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和引路人;依靠群众求胜利,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何时期里,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胜利之本。这些内核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时代在变化,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