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时值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一周年之际,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践行领袖嘱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牵头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学活动暨首届十一校“以党建引领走好历史学科人才培养新路”论坛,与国内高校兄弟院系共同探讨新时代历史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共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学科的担当与作为。
4月22日下午,“党建引领团学工作建设”分论坛在人文楼300会议室举行。本次分论坛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更好结合历史学科专业特点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展这一中心议题,邀请11所高校的党团学工作相关老师与团学骨干进行交流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团委书记、党务秘书郭相宜主持分论坛。
郭相宜对远道而来的老师同学表示欢迎,并指出当下历史学科的团学工作开展需要把握“秩序与活力””沉潜与外向”“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希望能汲取各兄弟高校院系的宝贵经验,优化“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作格局,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学院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党建中心主任李俊杰以《新时代基础文科院系如何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为题进行主题发言。李俊杰首先结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生结构、党团组织设置等情况,介绍了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随后他围绕党建带班团建,班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分享近年来学院开展的主题教育、红色实践等特色党团班集体活动。李俊杰表示,要结合新时代基础文科院系学生的思维特点,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整合各项优质资源,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
吉林大学文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李芊满围绕《如何在人文社科领域下的团学工作效能效率》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见解。李芊满首先介绍了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概况;之后结合吉林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成长史入手,介绍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吉林大学的党建团建先锋案例;接着介绍了吉林大学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示范基地和红色传统教育基地,从导向性、贴近性、创新性、实践性四方面分别展开并展示了许多先前的精彩活动;最后,李芊满还分享了吉林大学文学院在网络思政、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精彩建设案例。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刘思佳聚焦《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下的团学组织改革》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在团学工作中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刘思佳认为,在团学组织改革中需要注意四个主要方面:首先应创新思想引领模式,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组织多彩的活动;其次应推动制度规范建设,构建组织有效运行机制,通过改善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创立规范,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其三是应完善骨干考核模式,人才培养聚焦服务同学主业,通过开设特别计划,做好骨干学习培训,储备未来党建团建人才;最后是应加强校院班三级联动,创建团学组织协同格局,发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打通资源、服务、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保障学生的权益,另一方面也为院校决策提供制度保障。
北京大学历史系2022级博士班团支书李昊以《主线与创新:历史学科团学工作开展》为题作主题发言。李昊首先分析人文学科的独特气质,并结合实际经历与其他高校的具体案例,探讨人文学科如何在开展团学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李昊表示,人文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为团学工作高效赋能。此外,人文院系强调师承和情感联系,为团学工作中“家文化”建设提供天然的可能性。同时,人文学科的精神气质也是团学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李昊认为,新时代的团学工作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做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组织育人为基础,以实践育人为特色,以服务大局、服务同学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引领力、组织力与服务力,培养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人才,不断提升在人才培养事业中的贡献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书记马紫晨以《党建带团建:有序灵活开展本科团学建设》为题作主题发言。马紫晨从党支部成员有序规范履职、支部活动灵活科学落地以及对支部发展未来展望三方面进行了介绍。马紫晨表示在工作中要明确党团工作路径,坚持“党建带团建”机制,紧密党团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此外,学院应严格党员发展工作,指导团支部召开推优会议,优化队伍建设。还需完善相关机制,明确党员团员义务,保质保量的开展各类精彩丰富的团日活动,吸引党员、团员自觉参加。最后,马紫晨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本科联合党支部的工作经验,充分展示了支部的风采与特色。
与会嘉宾围绕本次分论坛的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各位老师同学就如何组织本硕博团员协同开展活动、历史学科团学活动如何更好彰显学科特色、思政实践育人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团学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书院学院人才培养衔接等问题进行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书记丁莉婷作总结点评。丁莉婷再次对远道而来的高校师生表示感谢与欢迎,并从共青团工作的“三个思考”“四个定位”“五个重点方面”分享优化团学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丁老师指出,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当牢牢把握 “政治学校”“先锋力量”“桥梁纽带”“先进组织”的定位,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体系,用创新精神克服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挑战,建立和学生之间的深刻联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解决好“拿什么工作”“用什么说服”“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丁老师表示,新时代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当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将思想引领工作更好地融入日常工作,二是要坚持服务精神,给予更符合青年实际需要的关心、指导与帮助;三是要把团组织高度组织化的基因优势发扬光大,从校内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四是面对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要激发团组织的生机活力,淬炼在不确定的未知中勇于探索的魄力与能力;最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始终是“为国育才,为党育人”,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使命培养更多优秀青年。
团学工作是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资源支持与平台支撑。与会院系以本次分论坛为契机,分享了各自在团学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结合历史学科特点,聚焦提升党建在团学工作中的引领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全面提高团学工作质量、走好历史学科人才培养新路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