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同学们与老党员进行深入交流,挖掘、记录、整理他们为党奋斗的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从中重温党的奋斗历程,体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此次活动意在鼓励史院学子学习优秀品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深化爱国情怀,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采访前记】2021年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8级硕士一班党支部的李裕珍、骆朦、段易成三名学生党员拜访了历史学院的退休老教授、清史研究专家林敦奎先生。“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历经100年风雨洗礼,正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林敦奎教授今年已有95岁高龄,回想自己的入党初心,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工作的经历,林教授记忆犹新,娓娓道来。
一、林敦奎教授简介
林敦奎,1926年生,福建福清市人,清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195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历史系;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研究班,留校工作;1991年,林敦奎教授退休。
研究方向:义和团、近代灾荒史。
主要科研成果:合著《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齐鲁书社,1986年)、《近代中国灾荒纪年》(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参与编写《清代人物传稿》第六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二、采访记录
(一)追忆求学经历
林教授:在进入人民大学之前,我在福建协和大学读书,那是美国人建立的一所教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爱人的大姐鼓励我,趁年轻应该到北京继续深造,于是我就来到了北京。刚开始没有地方住,就暂住在北京大学,也旁听了两个月的课程。进入人民大学学习是在1951年。
人民大学是由党中央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党在解放区创办的陕北公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国家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在当时一度有“第二党校”之称,为什么呢?一是从学校当时的人员构成来看,很多都是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干部。二是从学科力量来看,我们学校的党史专业非常厉害,在中共党史领域素有“人北清师”一说。
建校伊始,我们没有专门的历史教研室,只有党史组和历史组,这两个组合成一个单位,就是历史教研室了,地址在东四九条二十五号。当时,历史组的组长是尚钺先生,他也是我的老师。后来,学校在历史组的基础上之上建立了中国历史教研室。当时,总计招了三届研究生,我就是第一届研究生班的学生。那个时候,尚钺老师写了《中国历史纲要》这本书,影响很大;戴逸老师的《中国近代史稿》也写得很好,这两部书受到了中央和社会的重视,极大提升了我们中国历史教研室的知名度。再后来,历史系成立了,人数也发展到四十余人,老师们也都积极著书,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慢慢地我们就壮大了。
(二)回溯入党过程
林教授:我年轻的时候,思想上较为进步,表现得也较为出色。家乡解放后我就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家乡解放后的第一批共青团员。我对共产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留校工作后不久即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956年我正式入党,我的入党介绍人是李文海教授,他是一个有才华、有党性的人。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现在,我党龄已有六十多年。同学们学习党史,可以从著作入手,像胡乔木、胡绳先生著作就可以读一读,也是很好的方法。
(三)寄语青年学生
林教授:同学们学习历史,无论主攻哪个断代,都要把文言文学好。学习文言文要善于利用经典著作,比如《古文观止》,里边重要的文章都要不断熟读,直到可以背诵;再如《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史书,要认真读原文,有毅力地从头到尾读一遍。另外,还要阅读现代的历史著作,选择高质量的今人著作,好好学、认真学,重要文章反复阅读。戴逸老师的《涓水集》,写的是他编纂清史的过程,这里边也有好多文章值得一读。
想要在历史学领域有所建树,最重要的是兴趣,真正为史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必然对史学有浓厚兴趣,这是个先决条件。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候,看到学生在下面学英语,那就不行了,这些学生可能就不太适合从事历史学研究。所以同学们要想在史学领域终身耕耘,就要下决心、多学习。
学习历史没有捷径,就得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要挑好的读本、好的著作来精读。青年学子不能老是抱着课堂的内容,要勤学习、勤思考、扩充知识面,这才是关键的。历史学讲求证据,拿到问题要找材料、勤思考,培养独立思想,不能轻易下结论,亦不能人云亦云。
所以,同学们既然进了人民大学的历史学院,就要充分利用人民大学的资源,要经常转图书馆,读一手史料,考虑问题力求追根到底。除此之外,还要锻炼好自己的记忆力,有些东西要记住,就得不断地记忆,一天记一点。同学们要尽量多读课外书,戴逸老师曾说“《史记》是二十四史里边水平最高的一部著作”,建议大家好好读,慢慢读。除了勤读书也要勤动笔,要多写文章、笔记,锻炼写作能力;动笔前要找准问题,不要着急。
总的来说呢,我现在就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了,希望大家将来都能成才。我现在老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但同学们还年轻,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未来有很多的史学命题等待着大家的答案,我羡慕大家,更祝福大家。
采访后记
林敦奎教授的求学、工作经历是与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同步共进、同频共振的。老一辈党员正是以终身学习、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踏实耕耘、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践行着对党的承诺,也践行了自己不负党的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几十年的教学与学术生涯中,即便面对坎坷与困境,林教授依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忘学习,也终身学习。采访过程中,林教授多次强调“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这也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寄望与期待,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