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指导 > 正文

历史学院师生赴中山公园举办2023年“前程领航培优计划” 第三场导师见面暨校友经验分享会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4-07 22:04 阅读量:

4月7日上午,历史学院“前程领航培优计划”第三场导师见面会暨职业生涯规划分享会在中山公园兰室会议室举办。首期培优计划导师,历史学院1999届校友,中山公园管理处党委书记、园长秦雷出席见面会,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就业辅导员刘洪昌和首期学员参会。会议由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白洁主持。

秦雷校友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人大求学与毕业求职的经历。他于1996年进入人大历史系读研,在此之前,他在一所中学执教四年,积累了丰富的文史知识。毕业后,身边同学的就业方向包括考博,考公,去出版社工作等,他也报考了包括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单位,在对工作内容、待遇和协议年份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最终选择了颐和园,其中的原因也包括想要离开象牙塔——相比继续与故纸堆为伴,他更倾向于追求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在颐和园的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符合期待,实习阶段需要在一线服务岗位见习,也就是做门口检票的工作,对于满怀抱负的毕业生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但他很快发现,在这样的工作中能够更了解基层,并且交到基层工作的朋友,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在站岗工作之余,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搜集颐和园的史料,很快对园区内景观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彼时,颐和园正提倡文化建园,急需拥有文史类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在到任的第一年,他便凭借丰富的文史知识储备与优秀的文笔,接到了参与出版《颐和园文物图录》的任务。从文物科主任到副院长的十几年,他不断适应新岗位、新工作的要求,在学习与研究中拓展自己的知识版图。从负责馆藏文物修复,到文物展览,到古建筑修缮,不仅需要了解园林背后的历史文化,还需要熟悉文物保护、展陈设计、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知识。相比于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颐和园的管理与研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更多是在业务中遇到问题,并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园林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品质。在耕织图景区的策展工作中,他深入挖掘景区内重点建筑的历史,写出了《颐和园水操学堂考》;在研判古建修复方案时,他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对古建筑的形制与结构进行了还原,后来发现的老照片印证了他猜想的准确性。2021年,长期担任业务型领导职务的秦雷被任命为园区党委副书记,后又从颐和园调到中山公园工作,他又开始系统学习党务工作的方法与知识,在一次次的群众工作中不断提升沟通协调的能力,成为了一名党政与业务双肩挑的管理干部。

随后,秦雷校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心得。他鼓励大家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摒弃功利思想,更加注重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成长与积累。同时要明白“对人有用,人才用我”的道理,在工作中多使自己对人有益,无论是对同事还是领导,不占小便宜,不拒绝求助。再者,“毋执毋偏,顺其自然”,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在工作分配和岗位调整时保持好的心态。

在提问交流环节,同学们就北京市属公园单位的招聘需求与不同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行了提问,同时询问了相关岗位对前期实习经验的要求等问题。秦雷校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并鼓励大家利用学业之余的时间参加实习工作,提前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活动的最后,秦雷校友与师生一行在中山公园保卫和平牌坊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