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听取工作汇报,强调要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我们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
这个夏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师生学子响应号召,在学院党团委的组织下,积极投身学校“大国边疆”育人工程,从政治生活的“心脏”到“一带一路”的“咽喉”,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理论、历史与经验,将实地调查研究的足迹留在西北边疆,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故事。
文化润疆,我们在路上
7月到8月初,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与学术创新计划正式启动,联合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两所对口支援高校联合组建10余支教授领衔、“青椒”带队、本研一体的学术团队,分三路奔赴新疆和田、喀什、阿克苏、克州、博州、塔城、阿勒泰、昌吉等9个地州34个边疆县,开启“大国边疆”(第一季)社会调研。历史学院深度参与,发掘历史学科丰富的边疆学与历史地理学资源,发挥考古学科在北方民族考古方向的优势,为系列边疆考察调研提供有力支持,为“文化润疆”贡献史院力量。
大国边疆调研团师生足迹
1、讲一堂生动的通识课
以“新疆的历史、地理与文化”为主题,历史学院分团委推出“大国边疆”通识课,邀请张永江教授主讲新疆农牧并存二元经济格局与多元宗教共生格局,孙喆教授主讲清代新疆政治和地理格局的演变,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老师主讲汉唐西域与丝绸之路考古发现。老师们娓娓道来的讲解,为调研团队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和考察指南,帮助同学们增加对边疆民族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变迁、经济脉动、区域治理、文化交流、风俗混融的理解,系统了解中国疆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体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径。
2、编一部厚重的主文献
要理解今天的新疆,必然要回到历史的书页中。调研团出发前,历史学院组织专家团队,经过数次论证编纂《“大国边疆”主文献》,汇集边疆民族史、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经典论著,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法规,查询历史地图、行政区划及文物古迹的工具书,成为各调研队的知识宝典。从经典著作出发,同学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深远文化脉络,边疆治理的悠久历史传统,边疆发展的复杂政治经济形势,为调研打下坚实的知识背景,构建起理解边疆的理论框架。
主文献目录封面
3、赴一次深度的的边疆行
历史学院马克锋、华林甫、曹新宇等教师,孙祎达等10名硕博研究生全程参与各队的调研活动,认真履行好专业指导职责。作为调研团的成员,史院师生在行程中随时讲解政区的沿革、历史的变迁,在总结会中提出关注民族三交的进程与文化的异同,在与地方领导干部、民众的访谈中发挥口述史的专长,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中提供规范、专业的学术指导……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每个边境县完成以座谈、访谈、走访为基本结构的调研,留下一场场讲座、一篇篇访谈,指导本科生认真形成一份扎根土地的边疆县域治理案例报告,为用详实案例作品讲好新疆故事、凝聚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出谋献策。
马克锋教授与维吾尔族老人买买提合影
华林甫教授在温宿七中座谈会发言
曹新宇教授与师生们到访祖国最西端的伊尔克什坦口岸
王科杰同学造访和田
沈菊采访吉木乃县萨尔吾楞村戍边员马合沙提
贵佳宜为同学们讲解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果展
克兰在福海县调研
李雨铎在木垒县月亮地村访谈许尔新老大爷
孙祎达与周怡晴在博乐市海棠公园留影
燕荣春在富蕴巴哈提别克工作室参观学习
张富秦在福海县图书馆调研
陈麟伊在阿勒泰地区调研
学生感言
王科杰:
此次有幸参加“大国边疆”和田地区的考察活动,共考察了皮山与和田两个县。在皮山县,考察农场阿吉庄园时,遇到了一群可爱的维吾尔族孩子们,令我们欣喜的是,孩子们的普通话十分流利。这表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获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声入方能心通,语言文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随着通用语言文字在边疆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将更加便利与密切。在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中,和平友好是主流,如何讲好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之一。此次在和田县考察中,我们发现约特干故城即为此提供了典型的案例。约特干故城为当地政府建设开发的文旅小镇,在城中不仅建设了大量的汉唐仿古建筑,且将班超镇守西域,玄奘西行等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以情景剧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令游客既感受到于阗古城的繁华,又了解到新疆与内地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本次考察内容充实,行程紧凑,使我们对新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我们的内心与新疆多了一份连接,相信新疆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也愿意在将来为新疆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燕荣春:
在亲身历经“大国边疆”的深入调研后,在新疆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未来的蓬勃,深刻理解了历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与价值。在富蕴的各个角落,我看到了发展的困境、打破困境的努力和未来会更好的希望。这些见闻让我们更加理解和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期待着未来富蕴的更好发展。为新时代新疆的更进一步发展寻找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借鉴,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新疆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有益的智力支持。这不仅是对历史学科的应用,更是对于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担当。我深信,通过这份坚韧而专业的努力,我们可以为新疆的繁荣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李雨铎:
草木与调研的七天日子,相伴相随。大国边疆广袤,又有天险横亘,前往调研地的车途,是调研过程的一部分。乘坐在长途汽车上,先于访谈对象而见到的,往往是西北边疆与东部地区相比,自然景观的不同。沿着G7国道,从乌鲁木齐至奇台再到木垒,畅行在天山沿线,我们看到在高山河谷,分列阴阳两面,一面绿草成荫,随风浮动,一面则呈现出草甸景观,几朵矮草团簇一起,更多则是几近光秃的沙土。进入盆地,我们看到植被由密集逐渐稀疏,渐入中心,我们行至沙漠当中,只有低矮的娑娑林,点缀在柏油道路的两旁。在调研路上,我见到了“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胡杨林,见到了“守得住荒漠、咽得下风沙”的红柳灌丛,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低矮植被,在漫无边际的旷野上,书写着自己的生命史。在我看来,调研只是我们了解边疆、介绍边疆、奉献边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讲好真切、生动的边疆故事,办好爱疆、援疆的实际工作,将具体、真诚的新疆实际向东部宣告,向中国宣告,向世界宣告,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探索这里,参与这里,像胡杨林、像红柳木那样,在风沙之中献出自己的力量。
陈麟伊:
2023年7月23日至30日,我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州阿勒泰地区进行考察调研,虽然旅程之初经历了航班不断延误甚至下半程取消,最后又转行高铁的辗转波折,但也为此行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短短一周之内,我们调研走过北疆的戈壁、草地、林野与苔原,有幸得以触碰到北流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伴随着调研的疲惫在曲折的盘山道路间追逐日落,又在北京十点的充满异域风情建筑的富蕴镇中遇见绚烂夕阳。目之所见是自然风光的冲击,而行之所至更多则是融入祖国西北边疆风土人情。在这里,有困于仅掌握哈萨克语但不会通用语而难以上台教学的老教师,有因语言障碍而学习进度落后的哈萨克族学生,有天性自由、辛苦辗转冬夏牧场的牧民,有收集承载50年代以来可可托海历史的杂物的“淘宝人”,也有致力于将曾经的“功勋矿”可可托海三号矿脉重新复活、转型旅游业而为当地各族老工人提供就业岗位、激活经济的矿工后代,还有坚守纯天然果汁加工的企业人……北疆之行,收获良多,我们在行走中国基层的过程中,将青春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沈菊:
作为学生,调研是我们接近生活中“小人物,真英雄”的难得途径。吉木乃县萨尔吾楞村戍边员马合沙提的事迹最令我动容。我们登门拜访马合沙提,听他自豪地谈起他的戍边往事,淳朴的笑容透露出他内心的坚定: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马合沙提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他学习国语和俄语时所作的笔记,在他心中,学习语言是为了沟通,而沟通是为了更好地守护祖国边防。马合沙提家挂着许多奖状与合影,有些还是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调研队员问马合沙提:“您去过北京吗,想不想去北京看看?”他用并不十分流利的国语说道,“没有去过。”马合沙提指着电视柜上摆着的奖状,“这几张是从北京寄来的。”谈到北京,马合沙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因肩负着守边护边的责任,马合沙提无暇抽身去祖国的心脏看看,更无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吉木乃县与北京的直线距离有2500多公里,但爱国之心却将身处边疆、为国戍边的他与祖国紧密相连。历史记载的偏好,使我们常常沉醉于人类群星中最闪耀的那几颗,不自觉地忽视周边从不停歇的微光;而调研,或许是一个发现“隐藏的景”(借用王明珂语)的过程。
孙祎达:
新疆现存370座古城,宋元时期约30座,大都仅剩黄土残垣,由于历史文献的缺乏,“能与文献相对照而知晓其古代名称者并不多,”达勒特古城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至少,是比较接近的一个。耶律楚材曾记载“既过瀚海军千余里,有不刺城,附庸之邑三五,不刺之南有阴山,东西千里,南北二百里。其山之顶有圆池,周围七八十里。南下皆林檎木,树阴蓊翳,不露日色。既出阴山,有阿里马城。”圆池对应辽阔而美丽的赛里木湖,而“不剌”,有学者认为它便是这座古城的名字。该词还可音译作孛罗、普剌、布拉、普剌特、波罗脱儿、博罗塔拉。再回到今日的州名“博尔塔拉”,不禁让人体味到古今历史的巧妙联系。在返途,考察队员被一大片农田所吸引,茂密的谷物和黄色残城相映成趣。元人刘郁路过孛罗城,“所种皆麦稻,城居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时光流逝,琉璃装饰的屋子早已埋在土下,麦稻等作物却依然生长在这片神奇的“钢之城”。
贵佳宜: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新疆作为地处祖国西北的一块宝地,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次调研我们来到了奇台和木垒两个边境县,作为在这里长大的孩子,我依然被家乡的巨大变化深深震撼,走进奇台县腰站子小麦博物馆,一条条标语让我看到了腰站子村民们的“寻路”之旅;来到木垒县“天山奇豆”鹰嘴豆博物馆,我看到独具特色的发展新模式正带领企业慢慢走向全国;县城里随处可见的“红石榴”图案和雕塑,见证着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聆听每个鲜活生动的故事,看到为乡村振兴贡献平凡力量的每一个人,感受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每一份爱。从祖国心脏到西部边陲,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都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起时代重任,讲好中国故事,“做先锋、当闯将”,将青春书写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
张富秦:
在这次的“大国边疆”实践活动中,我首次深刻地领略到了大国的浩瀚壮阔和边疆的辽远深邃。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红山嘴口岸调研,经历了漫长的颠簸,我们抵达了福海县与蒙古接壤之地,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广袤的草原展现在眼前,那股震撼和壮美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们拜访了英雄的红山嘴边防连,他们坚守在祖国的边疆,不畏艰苦,卫国戍边;我们参观了中蒙界碑,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从内心涌现,中国领土的意义也在我脑海中栩栩如生。国家的安宁是由边疆的守卫者筑牢的,国家的繁荣是由先驱者铺就的。作为一名学子,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边疆的情感和对家国的使命。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更加珍视祖国辽阔的疆土,也激发了我为家国贡献一己之力的坚定决心。
读懂广袤的边疆,能够更好读懂辽阔的中国
行走在陆地边境线上,读的是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进程,读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脉络,读的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边疆故事。书读万卷,路行千里,史院学子将牢记嘱托,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步履不停,奔赴无数个充满希望的远方!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中国人民大学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