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园地 > 正文

清风学社组织2011级硕博赴承德考察实习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3-10-18 00:10 阅读量: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锻炼实践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拓宽研究视野,清史所历届学生都有参观考察清代历史遗存的传统。而今年在胡恒老师的带领下,由清风学社社长施剑和几位理事以及硕、博两位班长赵立军和韩祥负责策划组织,清史研究所2011级硕、博两班于201210月末赴承德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实习活动
1026中午,大家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乘上校车,经过三个小时的路途顺利到达滦河畔的塞上江南  承德。入住宾馆吃过晚饭之后,沿河漫步,感受武列河畔晚秋月夜清秀苍茫的别样风情。
翌日,清风四起,吹散了笼罩在城市上的薄雾。迎着东升的旭日,大家前往承德的宗教中心,外八庙进行考察。清廷敕建这些寺庙,为的是给觐见驻跸避暑山庄皇帝的少数民族政教上层提供瞻礼、膜拜等佛事活动场所。他们是清朝“因其教不易其俗”怀柔民族政策的体现,与避暑山庄的功能相辅相成。由于行程较短,大家仅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座寺庙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和普宁寺参观。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的中心和宗教圣地--布达拉宫修建的。乾隆借少数民族王公首领来承德为其祝寿之机,下令于修建此寺。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东归英雄渥巴锡一行。当年土尔扈特首领聆听佛法的万法归一殿在遭受日寇的洗劫后依然屹立不倒,可谓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统一的象征。与普陀宗乘之庙遥相呼应的便是东侧的须弥福寿之庙。它是乾隆特意为前来给他庆祝七旬大寿的班禅修建的行宫,仿班禅居住的扎什伦布寺样式而造。班禅行宫虽不及普陀宗乘之庙规模宏大,但建筑的总体装饰更显细腻精巧,突显了乾隆皇帝对六世班禅的异常崇敬。
午后,大家游览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它是皇帝夏日避暑处理政务、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场所,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跟随着导游于老师,我们走进了避暑山庄,直面发生在避暑山庄的那些风云变幻的历史。正殿淡泊敬诚殿质朴典雅却是皇帝接见渥巴锡、六世班禅的重要场所,这与用丽正门汉、满、蒙回藏五种字体书写的匾额遥相呼应,体现清朝皇帝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良苦用心。过了四知书屋便到了皇帝的寝宫烟波致爽殿,在此驻足停留不禁想起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幕幕悲剧。咸丰帝在此签下一纸屈辱的《北京条约》,次年抑郁而终。随后顾命八大臣与两宫皇太后、奕?的冲突引发的辛酉政变使慈禧这个年轻女子一跃成为最高统治者,掌控中国四十多年的命运。
离开了宫殿区,大家游历了山区、湖区。整个避暑山庄西北山岚起伏,带有西北的壮阔雄健,东南湖区清丽秀美,别有一番江南风韵。在北部还有供君主围猎的平原,宫墙之北是外八庙,俨然是中国地理、文化的缩影。与北京的三山五园不同,避暑山庄寄托着帝王的治国思想与政治抱负,它靠着园林的景观建筑实践着帝王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治国方略。
最后一天上午,大家参观了普宁寺。平定准部阿睦尔撒纳之乱后,乾隆下令仿西藏三摩耶庙修建了普宁寺,祈愿天下太平。普宁寺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大乘之阁中我们还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参观普宁寺使大家对藏传佛教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午,大家一同前往旅途的最后一站,金山岭长城。长城系明朝将领戚继光所建,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重镇。登上长城望两侧崇山峻岭层林尽染,遥想明朝当年防御蒙古时狼烟四起剑拔**张的场景。而如今“长城内外,皆为一家”。康熙乾隆皇帝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这一民族交流融合的心灵纽带,将深邃的政治情怀和复杂的军事目的都消融在一片幽静的园林之中,化为一圈缭绕的香火,清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这次实习考察大家都尽兴而归有所收获。不仅欣赏了塞上江南的美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促进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还接触到书本之外的真实历史,体味古今变迁,加深了对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理解。
 
                                                (图/文:清风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