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园地 > 正文

观古鉴今,薪火相传 | 中国人民大学第六届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举行开营仪式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0-16 12:10 阅读量:

为密切内地与港澳联系,促进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增进青年学子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学院分团委在学校港澳台办公室大力支持下,承办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项目,邀请来自香港大学、香港树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的30余名师生和本校12名师生参加第六届“观古鉴今、薪火相传”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研习营。

10月16日上午,研习营于人文楼300会议室开营,全体学员参加开营仪式。学校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刘雨霖,历史学院院长朱浒、党委副书记白洁;香港树仁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与教学中心主任罗永生、历史系助理教授毛升受邀出席。会议由历史学院团委书记郭相宜主持。




郭相宜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观古鉴今、薪火相传——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项目的开展背景及本届概况。郭老师指出,今年是历史学院申报承办“万人计划”项目的第六年。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累计与港澳地区8所知名学校达成友好合作,接待港澳来访学子逾200名,是校内覆盖高校规模广泛、持续较为悠久、学科特色鲜明的短期港澳学生交流项目。本次活动以“读史”为纽带,以文化为主题,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考察实践等活动,带领同学们从历史文本深入历史现场,感悟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和价值内涵。



历史学院朱浒院长致辞。朱老师对远道而来的港澳师生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人大历史学科的基本建设情况和科研交流情况。朱老师指出,人大历史学科秉承“求新、求变、求通”的理念,近年来以新史学为旗帜引领,注重大数据、跨学科、全球化三个领域的探索,积极与港澳各高校开展深度学术交流合作,比如和香港科技大学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围绕缙绅录量化数据库合作开展清代官员的量化研究,取得高质量成果。内地与港澳情牵一脉,历史学科优势互补,希望彼此间进一步密切科研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朱老师表示,北京作为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古都,是传统文化荟萃、历史文脉汇聚之地,也是同学们洞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一扇窗口,希望同学们深入历史现场、读懂中华文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更好地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弘扬者的使命担当。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与教学中心主任罗永生老师致辞。罗老师对历史学院老师对项目的辛勤付出和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香港历史教学情况和研究动态。罗老师强调,了解祖国历史文化,是每一个香港年轻人的必修课,本次研习营为香港学子提供来到首都了解历史,向各领域专家学者学习的宝贵机会,希望各位同学好好珍惜。香港历史研究同样注重大数据、跨学科、全球化三个领域的探索,与人大历史学科建设殊途同归,罗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培养国际视野,掌握大数据等历史研究新方法,建立学科自信,在回应时代关切中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以史经世,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学术的进步与升华。

澳门大学的曾梓聪同学、香港大学的李晓晴同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张圣典同学分别代表各自高校学员发言。三位同学感谢主办方提供此次研习机会,并表达对未来一周北京研习之旅收获的期待,希望能通过此次学习交流,增广见闻,增进友谊,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认知,做传统文化复兴的使者、港澳与内地交流的身体力行者。



历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时浩宇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安排与注意事项,并表示将为营员们提供在营期间的全方位服务与保障。

开营仪式结束后,港澳老师和学员们移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校史展览,深入了解人民大学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建设成果。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港澳与内地同根同心,有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中国史学传统,未来一周研习营将陆续开展讲座研讨、考察实践等交流活动。相信在思辨火花的碰撞中,研习营同学将进一步读懂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与价值底蕴,自发、自觉地做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