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年史学工作坊之十六】赵容俊《秦汉中国医学基础理论发展的考察》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5-04-16 14:04 阅读量:
     2015年4月15日下午三点,历史学院青年学术沙龙第十六次讨论会于人文楼四层416室举行。此次沙龙由中国古代史教师韩国赵容俊老师主讲,题目为《秦汉中国医学基础理论发展的考察》,姜萌老师主持,陈昊老师担任评议人。古丽巍、高波、邱靖嘉、侯深、周施廷、Agnes Kneitz、胡恒、杜宣莹,以及韩国访问学者尹娥瑛等教师出席。

    赵容俊老师本次报告的主要论点,则运用秦汉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的记载,探讨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确立的情形,并审视有何特征。赵容俊老师报告时提出,于秦汉时期,医虽已确有专门化、职业化的性质,然而在秦汉社会中,仍未尽脱离古人巫医之思想。换言之,于秦汉时期,此种专业医疗治病的知识,与迷信治疗的方法常交织一系,遂成为古代巫者担当的重要职责之一。由此亦可知,以巫术之法疗疾的情形,尚普遍存在于秦汉社会之中。因此,秦汉的医疗知识,仍然处于中国医学的萌芽状态,古朴幼稚,科学与谬误参半,与巫教信仰交织一系。即使如此,于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基础理论逐渐确立,即经脉学说、脏腑学说、本草之学、针灸疗法、养生之论等,便迎来中国医学的蓬勃发展。因此,赵容俊老师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以上述五项为主,对于秦汉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方面,则考察与讨论其概略。
 

 
    随后,评议人陈昊老师做精彩的评议,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第一,中国医学史研究上秦汉时代可以做实质上的断代吗?第二,秦汉时代的中国医学基础理论,可以用“发展”一词来能概括吗?第三,于既往及现在的中国医学史研究上,经脉学说、脏腑学说、本草之学、针灸疗法、养生之论等的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概念,基本不太明确的区分来讨论,是否本次报告有点偏向西方医学的讨论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呢?第四,秦汉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的成书时间和文本的问题,还要重新思考。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来。

    其他在位的古丽巍、高波、姜萌、邱靖嘉、侯深、周施廷、胡恒、杜宣莹、韩国访问学者尹娥瑛等老师,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批评和指正意见。大概总括言之,第一,秦汉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所见的中国医学基础理论之间,一定会存在各不相同的性质和内容,可否再次梳理个别文献的不同性质呢?第二,秦汉时代的中国医学思想理论方面,也要加上当时“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内容。第三,早期中国医学思想理论的起源问题,也要在文中讨论。第四,秦汉时代的医学出土文献的写作目的何在呢?此外,秦汉史专家张忠炜老师特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来宝贵的意见,则要更加注重文中未涉及到的其他秦汉时期的一些重要出土文献材料的内容等。 

    听完评议及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之后,赵容俊老师就响应,首先对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表达感谢。其中,接受了陈昊老师的高见,他本次报告的文章的题目,就改成《秦汉中国医学基础理论确立的考察》,即去掉“发展”而用“确立”一词了。此外,对于其他老师们的意见,因为他正在撰写《中国医学溯源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待刊)一书的书稿,所以本次报告的文中未注意或未考虑到的重要内容,以后他在书稿上尽量会补进去,更加完善。 

    最好,赵容俊老师表示,本次青年学术沙龙,令报告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因而他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