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清华大学刘北成教授应邀到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5-06-03 10:06 阅读量:
     2015年5月21日下午14时,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应历史学院邀请,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四楼303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什么是启蒙?-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史学评述”的精彩报告。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主持。

    刘北成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刘北成教授

 
    在这次报告中,刘北成先生首先指出:学术史其实也是思想史,诸如启蒙运动研究之类的学术史尤其如此。西方思想界对启蒙运动的研究与争论更多的是思想与观点的冲击、碰撞而非知识的累积。

    什么是启蒙?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疑问,一般公认启蒙运动指的是18世纪发生的一个历史文化事件。但问题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它包含着众多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如达朗贝尔就认为,启蒙运动是将培根、笛卡尔、牛顿等科学家所发现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原理向大众普及,将理性之光带给更多的人。另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是启蒙意味着什么?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意味着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也就是说在康德这里,启蒙运动由向别人传播知识转变为主体对自己的一场革命,这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场思想上的解放。与此同时,弗雷隆则发动了一场反启蒙运动,他招募一批年轻下层文人批评启蒙思想“抺黑一切、颠覆一切”;“专制”,指控哲人造成“我们的全部混乱、全部灾难”。这对启蒙运动概念的最初形成、传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启蒙运动与三个主题相联系。首先,它与法国大革命直接关联,对法国大革命的复杂感情也造成了对启蒙运动不同的看法。如柏克根据法国大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对启蒙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他反对将传统等同于无知迷信,反对将理性的原则简单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到了黑格尔那里,启蒙则被视为人类精神自身运动变化的一个环节。 

    另两个与启蒙密切相关的主题,分别是极权主义和现代性。德国犹太裔哲学学卡西尔赞扬理性,主张用启蒙对抗极权主义。美国学者彼得·盖伊在《启蒙时代》中肯定启蒙开启了现代性。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特则认为启蒙是第二个轴心时代。 

    对思想家的种种批评,历史学家也开始回应。以达恩顿、雅各布为代表,他们认为那些思想家对启蒙的批评都缺乏事实根据,然而对启蒙运动的认识与其说是学术史,不如说更多的是思想史,因此实证解释并不能驳倒思想潮流。最近哈贝马斯、德里达等发表的《共同宣言》,提出世俗主义、启蒙思想和社会民主传统为“核心欧洲”概念,以此建立欧洲认同,这似乎标志着西方对启蒙批判潮流的某种转向。
 

在场师生

 
    讲座结束后,黄兴涛老师总结认为,刘北成先生对启蒙研究的观念史梳理对我们从事历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有很多的启发。“启蒙”的概念和相关观念在近代中国的输入、传播与影响本身,也有值得研究之处。随后,在场师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刘北成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在大家的热烈鼓掌中结束。

(文:朱星星/图: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