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公共史学工作坊第一期暨《中国公共史学集刊》发刊座谈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8-11-20 14:11 阅读量:
     11月1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公共史学工作坊第一期暨《中国公共史学集刊》发刊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杨念群、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李开元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工作坊和发刊座谈。


工作坊现场

 
    首先举行的是《中国公共史学集刊》发刊仪式。杨念群教授首先致开场辞,欢迎各位学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人民大学参加本次座谈。他从研究所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将公共史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创新,区别于传统的侧重史学史研究或国外史学理论的引进,研究所将致力于对史学既有成果和知识的传播,通过学科间的交流对话,促成史学与各学科间的良性互动。其次他认为中国的公共史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探讨:1.公共史学这个话题的边界在哪里?2.公共史学应面向哪些领域?3.公共史学可以采用怎样的形式?4.公共史学需要引领大众还是迎合大众?杨教授的发言引发了与会师生的思考和广泛讨论。


杨念群教授在发言

 
    《中国公共史学》的责任编辑耿晓明女士和《集刊》第一集主编姜萌老师先后介绍了集刊的编辑出版过程。耿编辑表示自己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集刊》的出版发行过程中,向为这部《集刊》的发行做出过贡献的师生表示感谢,同时表达了对人大的公共史学研究和《公共史学集刊》的美好祝愿。作为《集刊》的主编,姜萌老师表示公共史学工作坊的成立和《集刊》的发表离不开各位师长朋友的大力支持,非常高兴能借《集刊》发刊的机会,向师长朋友们表示感谢,与大家进行交流沟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朱浒教授代表学院对来自全国各地关注公共史学发展的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公共史学的研究发展对人大历史学院来说既是传统,又是新的亮点,学院对此给予充分的支持。他认为《中国公共史学集刊》作为公共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支持。学院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公共史学发展,并将《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纳入学院集刊方阵建设中。


朱浒教授代表学院致辞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历史知识的应用与传播”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李开元教授从自己的专业历史研究经历和公共史学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历史学的专业化过度发展有可能让历史研究的路越走越窄。他指出,我们并不能认为严肃的历史研究一定和历史真实更接近,当我们完全沉浸于做史料的图表统计后,不断追求专深的研究,自己的心灵都要枯竭。公共史学的兴起,恰恰是我们对历史学发展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思。李老师认为,历史学应该将研究和叙事并行,不仅有问题式的论文体的文类,我们也需要叙述等其他文类。李老师还指出,在非专业化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进行文体的选择与创新,我们面对怎样的读者群、应该选择怎样的形式去对专业历史知识进行转化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


李开元教授在发言

 
    在随后的讨论发言中,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执行总导演于洪老师、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蒋海升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周东华教授、温州大学口述史研究所所长杨祥银教授、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王海涛、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储著武、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李扬、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兵兵、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赵天鹭等与会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或研究心得,发表了对“历史知识的应用与传播”这一问题的认识。


参加工作坊的师生合影

 
    整个座谈气氛热烈融洽,与会学者就公共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采用形式、受众视角、历史学与传媒如何结合等问题进行的探讨,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最后,主持人杨念群教授再次对与会代表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关注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及公共史学工作坊,一起把公共史学做的有新意、有创意。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