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史记研究会第二届年会

发布者:历史学院 发布时间:2015-07-21 10:07 阅读量:

商务印书馆《史记论著集成》与《史记通解》新书座谈会”会议报道

 
    2015年7月4日,由北京史记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务印书馆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史记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商务印书馆《史记论著集成》与《史记通解》新书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隆重举行。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张大可教授,北京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北京史记研究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杨燕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向燕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共乐教授,中国秦汉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岳庆平教授,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英语系赵白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高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教研室主任牛润珍教授,重庆市文化艺术学院刘德奉院长,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俞樟华教授,云南红河学院商学院院长田志勇教授、陕西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渭南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凌朝栋教授、渭南师范学院期刊社主任王炳社教授,商务印书馆文津文化公司总编辑丁波博士,《中华儿女》杂志社丁冬副社长,北京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陈曦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刘春梅教授、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林刚副教授、北京楠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倪天勇董事长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国史记研究会、北京史记研究会的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学会领导七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光明日报》、《新京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等新闻媒体的代表列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开幕式与赠书仪式、新书发布与座谈、学术研讨和学会工作会议等部分组成。在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历史系主任刘后滨教授和北京史记研究会会长、商务印书馆文津文化公司总编辑丁波博士先后致辞。刘后滨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及各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然后就司马迁与《史记》在中国思想史、史学史上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与价值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向与会的嘉宾学者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开展的面向本科教学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和“读史读经典”活动以及《史记》在这些活动中的首选地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既有的司马迁《史记》和司马光《资治通鉴》两个原典教学团队以及正在组建的“清代名家名篇”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和工作情况,他说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就是代表一个研究“司马”的团队向另一个研究“司马”的团队的请教和取经,并希望各个教研团队与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展开更为积极、广泛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和推动对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

 
    丁波博士在致辞中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此次会议表示深深的谢意,并介绍了北京史记研究会的成立契机、发展过程以及今后将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关于《史记通解》和《史记论著集成》两套新书,他说:“自研究会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与陕西渭南师范学院进行深度的沟通和合作;致力于这两套大书的编辑与出版工作。2015年是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中国史记研究会新一届年会将于今年10月在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召开,这两套新书也将作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的献礼之作。”

    在接下进行的贺信宣读和赠书仪式环节中,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朱杰人(由会议主持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黄爱平教授代表宣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丁冬、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长赵白生和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秘书长陈曦分别代表各自的学会向大会宣读了贺信。《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两书主编张大可先生代表北京史记研究会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赠书各一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皮庆生副教授代表历史学院接受赠书;张大可先生新著《论项羽》的责任编辑、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总编辑丁波博士代表北京史记研究会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团队赠书十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副所长阚红柳副教授代表全体老师接受赠书。 

    上午会议的第二阶段为新书发布与座谈,主持人丁波博士首先详细介绍了《史记论著集成》与《史记通解》的编辑和出版情况,然后是两套新书的主编和作者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和张大可教授的发言。丁教授在发言中向与会成员介绍了渭南师范学院近年来为推进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和普及所做的多方面工作以及今后的学术规划;张大可先生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史记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目前正处于黄金阶段,他勉励大家同心协力,为推进《史记》的研究与普及发挥作用,让司马迁与《史记》的精神与价值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在接下的嘉宾代表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对《史记通解》的体例创新表示肯定,尤其指出该书注释部分关于古代官制、礼制、天文历法、地理风俗、语音训诂等专门知识的注释,较之传统旧注更为全面、更加深入,最可贵的是,能够运用简要的文字加以说解,对广大《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有极大的帮助。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指出,《史记通解》在张大可教授原有的《史记全本新注》的基础上增加了译文,这就使得译文和注释,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而避免了内容上的枝蔓和累赘,便于读者阅读利用。北京大学历史系岳庆平教授介绍了自己将人生经历与《史记》阅读相结合所获得的独特感悟。他认为读《史记》具有“乐活、启智、明理、悟道、内圣、小我并超我”等方面的作用,并逐一加以说明阐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在书面发言中,对《史记通解》“集评”、“注释”、“语译”及“人物诗咏”各部分的优长之处均加点评,认为“总体说来,这部著作体现了《史记》研究的前沿性成果,也有益于《史记》这部史学经典的社会普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宪群研究员从史观、体例,尤其是集评、注释、翻译等方面对《史记通解》的特色及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认为《史记通解》是一部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研究《史记》的著作,在深入挖掘《史记》的现实意义和精神价值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有利于《史记》的研究和普及,也会对当代国家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杨共乐教授首先肯定了《史记通解》的体例创新,认为这种新体例能够吸纳集合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是“一人劳而万人逸”的工作,为人们从不同角度研读《史记》提供了极大便利,是集研究性与普及性于一体的精品之作,其突出特点就表现在“通”和“解”这两个字上。同时指出,该书也为学习研究外国史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和注书、选书的极好范本,对推动促进外国史研究很有帮助。他进而结合具体的例证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传统史学与西方史学的差异和各自的优长。人民政协报《两岸经合周刊》高扬主编在发言中提出《史记》的研究命题应进一步拓宽并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强调了学术研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之后进行的嘉宾学者自由发言环节中,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刘德奉院长、浙江师范大学俞樟华教授、云南红河学院田志勇教授、渭南师范学院凌朝栋教授、王炳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燕起教授、向燕南教授纷纷发言,气氛热烈,他们都对《史记通解》和《史记论著集成》两套新书表示了高度肯定。最后,主持人北京大学赵白生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做了总结,并提出学术研究应如何为时代政治服务、当代学人如何实现创新的问题,引人深思。 

    下午会议的第一阶段“学术研讨”,主要围绕与会学者提交的会议论文展开,由北京史记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李晓菊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韩兆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专任讲师、韩国学者赵容俊,《史记通解》责任编辑、商务印书馆杜海泓、自由撰稿人、作家、编剧张建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秦汉史专业博士生刘自稳、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处副处长朱枝富、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汝莹先后就所提交的论文作了精彩的报告,他们的论文是:《〈史记〉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史记〉等若干传统文献所见之早期中国医学教育》、《独辟蹊径之力作  〈史记通解〉编辑体会》、《秦朝的分封郡县之争与儒法之争》、《试论〈太平御览〉对〈史记〉校勘的价值  兼评修订本〈史记〉校勘记》、《别开生面,成就卓著  2001年以来司马迁经济思想开拓性研究评说》、《〈史记〉中下级对上级劝说行为的语用研究》。下午会议的第二阶段,为北京史记研究会工作会议,由解放军艺术学院陈曦教授主持。北京史记研究会丁波会长首先做研究会年度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总结了北京史记研究会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开展步骤做了说明。北京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大可教授和北京史记研究会倪天勇常务副秘书长对丁波会长的报告做了评论、建议和补充。在自由发言时段,在座的研究会其他负责人和会员纷纷发言,对研究会今后的工作献计献策,共商北京史记研究会的未来发展大计。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来源广泛,议题丰富,超越了北京史记研究会的既有规模,标志着北京史记研究会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以及相关学会开展密切、广泛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史记》的研究与普及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本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也为中国史记研究会在2015年为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而策划开展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增添了重要内容。


(李晓菊 石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