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俄罗斯科学院米亚斯尼科夫院士与圣彼得堡大学多罗宁教授访问清史研究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09-22 15:09 阅读量:
     2011年9月20日,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科研信息研究所В.С.米亚斯尼科夫院士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Б.Г.多罗宁教授访问清史研究所,所长黄兴涛及本所教师戴寅、叶柏川、刘贤等人与其举行座谈,双方就清史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并就双方在清史研究所创办的电子杂志《国际清史研究通讯》方面的合作进行了讨论。

    В.С.米亚斯尼科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曾任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会长、俄罗斯史学会及档案学会会长等职。主要成果有:《十七世纪的清帝国与俄国》、《条约款项业已签订:17-20世纪俄中边界交涉史》、《17-20世纪俄中关系》档案文件集各卷主编、《中国边疆形成史》主编之一,等等。

    Б.Г.多罗宁,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曾于1986年在清史研究所访学一年,撰有《17-18世纪的中国史学史》等著作。

    两位学者逗留北京期间,9月21日,在俄罗斯驻华使馆俄罗斯文化中心举行了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组织出版的编译丛刊系列丛书《俄罗斯汉学史》及《在华俄国外交使者(1618-1658)》的首发式。米亚斯尼科夫院士是这两部书的主要编者和作者。清史研究所教师戴寅、张永江、叶柏川出席首发式。应举办方邀请,张永江教授代表清史研究所致辞。

    同日,多罗宁教授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及两本新书的首发式进行了介绍。节目近期将对俄广播。

    《俄罗斯汉学史》一书以俄罗斯各大档案馆、图书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细致梳理了俄罗斯汉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成就,勾勒出17世纪至1917年以前俄罗斯汉学发展概貌。本书原作者系米亚斯尼科夫院士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档案学家及汉学家П.Е.斯卡奇科夫。由于种种原因,斯卡奇科夫未能完成这部著作便于1964年去世。此后由米亚斯尼科夫整理出版,1977年与读者见面。《俄罗斯汉学史》是一部具有奠基性质的著作,至今为各国学者研究俄罗斯汉学的案头必备之作。

    《在华俄国外交使者(1618-1658)》是一部研究俄国早期来华的佩特林使团和巴伊科夫使团的专著。佩特林和巴伊科夫的出使报告曾在欧洲以多种文字出版,对于西方了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作者是米亚斯尼科夫院士和俄罗斯著名档案文献学家Н.Ф.杰米多娃。两位作者对使团的筹备、组成及出使活动进行了介绍,尤其对使臣出使报告的不同版本做了详细考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