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著名清史研究专家中见立夫到访清史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06-21 18:06 阅读量:
     2012年6月19日,日本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东京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著名清史研究专家中见立夫受清史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之邀到访,并进行了题为《近时在海外清史研究动态和满蒙文史料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念群教授和满文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乌云毕力格教授主持。副所长夏明方教授、张永江教授,清史所及其他院系多位师生列席聆听。在学术讲座开始之前,杨念群教授向中见先生颁发了清史研究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聘书。

    在时长近两小时的报告中,中见教授分六部分阐述了自己的报告内容。首先,中见教授回顾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清史研究逐渐成为受国际学界关注学科的背景。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档案公开,以及冷战结束后世界构造的改变,共同促成了清史学科的升温。前者为学科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而后者引起了各国学者对帝国崩溃后政体重组的兴趣,清代作为唯一灭亡后并未大规模分裂的政体,有极突出的研究价值,同时,如今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各方人士对作为目前中国政治架构原型的清帝国更为关注。

    其次,中见教授全面介绍了日本自二战后对于中国历史研究,以及亚洲历史认识的转变。他指出,战前日本史学界传统的“东洋史学”,受到了欧洲学界“东洋学”的影响,战后随着欧洲满洲蒙古学逐渐衰落,日本开始重新认识亚洲,成立了多个研究所、研究学会,对于中国史,也从原先仅研究明代以前的历史,扩展到了清朝及民国。

    在三、四部分中,中见立夫教授介绍了日本学界对于清代史料的搜集,以及在中国史领域中研究范式的转换。对于后者,中见教授特地以沟口雄三为例,指出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从哲学领域更多开始偏向思想史领域。

    随后,中见教授分析了中国、日本、欧美对于清代历史的不同史观。他指出,日本学界对满蒙藏等地更为关注,原因在于:日本学界更多将中国历史置于“中亚史”的范畴中,不同于中国学界“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分类,因此西域地区首当其冲。而欧美学界,尤其是美国“新清史”学派对于清代的理解,则存在着过度诠释、概念混淆的偏差。

    报告的最后,中见教授着重提到了清史研究中满文的重要性以及清史发展的展望。他再三强调,作为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文在清代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对于清史研究,学界存在着西方以文献为主的综合式研究,与东方以学科分类为主的专科式研究两种模式,但无论何种模式,都需要以扎实的语言与史学功底作为基础,而清史所满文文献研究中心的成立,在世界清史学界也是重大事件,必然会大幅度推进清史学科的发展。

(宋瞳报道)